女博士班級微信群發飆:最高貴的優越感不是讓別人感到壓力,而是和你相處舒服
01
這幾天,一位女家長在班級微信群里怒對其他家長的截圖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家長在群里討論喝酒,引起了一位家長不滿,猛然來了一句:「夠了,喝死你們」。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在開玩笑,但越往後越發現,該家長說話的調子越來越高,尺度越來越大。
該家長從自己是中國社科院博士,丈夫清華畢業,而且在北京有房有戶口,到罵有的家長陪酒女、戴綠帽,滾,他媽,老子等等不雅詞彙,再到表示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否在這個學校、這個班,都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恥與為伍,幾乎是挑戰全班架勢,一副高高在上,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老師在裡面不斷規勸,讓大家回歸正題,多次表示話題到此為止,但毫無效果。
這場罵戰一直從晚上19點25分持續到晚上23點31分,共4個小時後,兩個老師勸阻無效,最終無奈退群。
02
客觀地說,那些在班級群里聊喝酒的家長,確實是有錯在先。
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個群,每天要面對海量信息。
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些群我們會設置成免打擾,不讓群里的信息影響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對於特殊的群,比如重要的工作群或者孩子的班級群,很多家長都不敢設置成免打擾,怕漏掉了重要信息。
所以,和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譁是一個道理,在一些公共微信群里,群成員都應該時刻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別人。
有事說事,沒事潛水,也是一種文明。
否則,每個人都發點廣告,做點推廣,聊點閒篇,會使大家都處於垃圾信息當中。
大家都很忙,可以想像,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或累了一天剛剛閉上眼睛想休息一會兒,結果手機提示音一響,發現孩子班級群有信息,以為老師有重要通知,結果進去一看,卻是有家長在聊天,心裡的那種憤怒可想而知。
但再憤怒,也不應該罵人。
就算你是博士,也不應該高高在上,恥與別人為伍。
從網友的反應來看,大家也都是支持女博士懟那些在群里閒聊的家長,而只是對她後來表現出來的莫名的霸道和優越感有些難以接受。
她的炫學歷、炫老公、炫房子、炫戶口、炫孩子,真的成為了她的減分項,而並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得到別人的尊重。
03
記得在一期孟非主持的《新相親大會》節目中,一位優秀女嘉賓長相漂亮,是美國大學的雙學位,是華爾街的金領,成為了場上的焦點。
而她的父母更牛,父親是全國知名的海事海商和保險領域的律師,參與了不少國家項目的搭建。她的母親,不但獲得了雙博士、雙碩士學位,還曾被評為「中國廣州十大涉外大律師」、「中國涉外律師領軍人才」。
不僅如此,夫婦倆還共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該領域享有極高的話語權。
說女嘉賓的父母是行業精英,毫不為過。
但在選擇心動家庭的環節,女嘉賓的父親堅決選擇了放棄,這樣做,既違反了節目的規則,對現場的男嘉賓家庭來講也是不夠禮貌和尊重。
對此,孟非發了一番感慨:「所有的優越感都來自缺乏見識和缺乏悲憫,最高貴的優越感是讓人完全感覺不到壓力,和你相處舒服。」
孟非的話,贏得了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越是優秀的人,越應該懂得低調和尊重,你的學歷、知識和財富,並不是為了炫耀或給別人施壓,而是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平和而溫潤。
04
我曾經有一位同事,家裡有比較大的企業,屬於一方巨富,有能力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安家的那種。
但人家在工作時,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還一絲不苟,比一般人都認真,和同事相處,沒有一點點距離感,出差回來,總會買小禮品給大家。
別人家有大事小情,都會主動幫忙,如果誰有事相求,更是很少拒絕。
後來這位同事不再在單位上班,但所有人提起這位同事來,都是讚許,沒有一個人說她的不好。
我想,我的這位同事就做到了孟非說的話,讓人覺得舒服。
其實在孩子的班級群里,家長就相當於臨時的同事,大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不管你在現實中的身份如何、能力如何、學歷如何,在群里的身份都只是普通的學生家長。
如果真的能力突出,就多想著為班裡做點貢獻,而不是想著顯擺自己,看不起別人。
說實話,那位在群里發飆的女博士,有點像一位在深山裡學成了蓋世武功的劍客,就等著有人惹自己和人家比劃比劃的感覺。
那位女博士面對在班級群閒聊的家長,提出批評、默默退群,都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如果她能夠默默制定一份合理的群規,私下和班主任老師溝通,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則更顯優雅。
怒而開罵,實在是最差的選項。
05
有句話說得好: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
無論你學歷多高,能力多強,當你在公共場所髒話說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經毀了自己的人設。
在生活中,誰都難免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越當我們比別人優越的時候,越要懷有一顆悲憫的心,做到讓別人感到舒服,才是真正的有素質。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