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脫糖電飯煲做飯,吃了血糖穩?真的嗎?

2019-09-09     糖尿病同伴

作者:營養師邱美玲

近來電飯煲能降血糖的消息在網上傳播,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真的感覺是個新鮮事,有的糖尿病人真想試試,到底這是真是假呢?今天我們請營養師給大家講一講其中的原由:

一:電飯煲能降血糖?

近日,某電器品牌董事長稱:「……我們還做出三高人群的飯煲,如果有血糖高的人,買我們的飯煲,保證你敞開吃,血糖不升高。」她所言的「血糖不升高」電飯煲就是近段時間電飯煲產品中的一個新的概念產品——脫糖電飯煲。可以說,脫糖電飯煲是在中國人群開始追求養身健康之道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一個概念產品。但實際上……這依舊是個噱頭。

二、媒體調侃出段子:「鍋能自動生成胰島素和二甲雙胍」

有媒體調侃:「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就是這個鍋可以根據患者的類型自動生成二甲雙胍或胰島素加入到飯中,並且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反應把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變成膳食纖維,配合上面說的降糖藥,可以實現敞開吃……」我實在編不下去了……

三、電飯煲經特殊處理,做的米飯只是升糖速度慢了,但不能說降血糖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最主要主食之一米飯,是用大米製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澱粉。數據顯示,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澱粉則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往往血糖高的人群會被醫囑說少吃主食、少吃含澱粉食物。

澱粉分為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兩類,直鏈澱粉消化慢,吃完血糖濃度上升慢;支鏈澱粉消化快,吃完血糖濃度上升快。脫糖電飯煲正是通過這兩類澱粉做文章的。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學習的「物質守恆定律」告訴我們——物質是不會消失也不會產生的,只能由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大米中的糖分是不會憑空消失的。

實驗結論也能證明這一道理:脫糖電飯煲「其實就是把米煮到半熟,等一部分支鏈澱粉溶到湯中,把米湯瀝掉,再把半熟的大米進一步蒸熟。這樣做出來的米飯,升糖指數就會低一些。」也就是說,脫糖電飯煲其實就是國內一些地區傳統的「蒸飯」「撈飯」做法的自動版本,中途存在「廢棄」一些物質的過程。

但這能否意味著降血糖呢?糖尿病醫院臨床營養師、台灣「共同照護」營養衛教師邱美玲表示,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降低血糖不是一個概念,脫糖電飯煲減少的只是米飯中的少量糖分以及影響升糖的幅度和速度,對於降低血糖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不同地區的大米,支鏈澱粉含量也不一樣,也就是說減少多少支鏈澱粉並不可控。

四、糖尿病人用好這些技巧,不用換電飯煲也讓血糖更好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還是要遵循「控制飲食,少油、少糖、少鹽」的飲食原則,用好一些小技巧,血糖也會更好。

1、自製低糖瀝米飯:

精米主要是稻穀的胚乳部分,其主要成分是澱粉,在體內轉化分解為葡萄糖後,可使血糖迅速升高。吃過瀝米飯的人都知道,這種米飯是鬆散的,沒有粘性,原因是支鏈澱粉都到米湯里了。

換言之,瀝米飯的升糖指數有可能是低的,而那些被瀝掉的米湯則有非常高的升糖指數。

2、糖尿病不選精米,用糙做飯吃了血糖更好

第一步是脫去外衣。外衣就是米糠,主要用途是做飼料。去掉米糠的淡棕色的米,就是市場上銷售的糙米。


再繼續進行碾壓,就會脫掉糙米的皮層。皮層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纖維,鉀、鎂、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脂肪和蛋白質等轉化成能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

在繼續碾壓過程中,丟掉的還有米的胚芽部分。胚芽同樣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 素,以及一種叫做游離γ- 氨基丁酸的成分,該成分具有健腦、降血壓、鎮定神經的作用。繼續加工,將米打磨、拋光,使米變白、變亮,最後獲得精米,又叫白米,也是我們最常見到、吃到的米。

3、糖尿病人給米多加料,吃了血糖好

加「料」米飯:在大米中加些蔬菜,如豌豆、胡蘿蔔丁、白蘿蔔塊等適合混搭米飯的菜,可有效減慢米飯的消化速度,避免碳水化合物吸收過快、血糖上升也快的不利影響。另外,蔬菜本身還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類胡蘿蔔素、礦物質等。

作者:黑龍江瑞京糖尿病醫院營養師 邱美玲

總的來說,糖尿病人治療一定要科學合理,不可靠一種方法把血糖控制好,比如不能說吃了什麼米就血糖好了,糖尿病人可以吃米飯,無論是用什麼方式做米飯,只要吃的時候量控制好就對血糖控制大有好處,每一餐不能吃多,要定時定量,比如,每一餐總量加起來二兩左右,並加上足夠的蔬菜來減少胃的吸收速度,與此同時吃完飯之後要多參加戶外運動,如果像這樣控制的基礎上,血糖不能夠達標,那麼就需要口服降糖藥物來輔助降糖治療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JTHFm0BJleJMoPM8C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