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一節英語應用文閱讀課為例,探究如何基於 SOLO 分類理論的認知層次逐層遞加的特徵實施高中英語閱讀課堂問題設計,旨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思維的深刻性。文章對課堂提問的策略進行了反思, 提出了系統的和分層級的問題設計具有引領和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潛力的觀點,未來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SOLO 分類理論;問題設計;高中英語;思維發展;應用文閱讀
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將思維品質界定為核心素養之一,而閱讀無疑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閱讀,選取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成為了教師當前的迫切任務。
閱讀課上最為常見的教學活動是問與答。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活動,設計不同認知層級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認知從低階向高階發展,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教師往往缺少對所設計問題思維層次的判斷方法,導致問題往往集中在獲取具體信息的淺表層面,學生的深層思維能力難以得到培養。
本文旨在闡述使用 SOLO 分類理論的特性,對問題進行不同認知層次的界定,設計閱讀課上的教師提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深入度,發展學生深層思維能力。
基於SOLO分類理論的英語閱讀課堂
教師提問分層設計思路
SOLO 是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縮寫,其含義為「觀察到的學習結果的結構」。它的本質是認知發展,它將處理問題的水平分為逐漸遞加的結構,包括單點結構、多點結構、多點聯繫結構和擴展抽象結構。
自SOLO分類理論被提出以來,國內外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其中,Boulton–Lewis(1994) 論證了運用該理論能準確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Burnett(1999)的實驗研究證明,利用該理論能準確判定學生所處的思維層次。黃晶晶(2013)的研究認為 SOLO 分類理論應用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改變重量不重質的現象。熊超平等(2018)以 SOLO 分類理論為基礎,建構了高中英語口語評價框架,指導學生髮展口語,證明了 SOLO 分類理論的有效性。
以上研究表明,SOLO分類理論對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指導意義且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將其應用於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師提問設計的研究仍比較少見,因此筆者基於SOLO分類理論分層設計高中英語閱讀課堂問題,探究如何發展學生深層思維能力,以期對閱讀教學有所裨益。
借鑑教育學界的研究成果,本文對英語閱讀問題的分層設計作如下界定:
凡預設答案為單個信息的課堂提問,視為單點結構層次;預設答案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信息點的,為多點結構層次。此兩類問題關注學生能否準確、完整地識別和提取具體信息。如果問題的預設答案需要學生將多個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概括等操作,這類問題界定為多點聯繫結構層次。最高層次是擴展抽象層次,正確答案必須具有遷移創新的特徵。後兩個層次的問題有利於促使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教師課堂提問設計的三個基本理念
1. 保障深層思維培養目標的實現
教學目標通常按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設定。實現前兩個目標的教學活動因目標具體而更容易被落實,但是教師往往對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到無從下手,往往是將目標寫在設計中,卻很少有具體的教學活動作支撐。
而根據 SOLO 分類理論,教師可以設計擴展抽象層次的問題,該類問題不局限於文本內容,不止步於技能訓練,而是引導學生對比文本內容和生活實際來評價、批判文本,發展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藉助SOLO 分類理論中的高認知層級設計問題,可以保證深層思維培養目標的實現。
2. 保障教學活動之間的邏輯合理
SOLO 分類理論中單點、多點、多點聯繫和擴展抽象的層次屬性,不僅可以用於預設單個問題的層次,對區分教學活動的層次也具有指導意義。例如,跟讀單詞、朗讀課文、讀後複述、讀後續寫等教學活動就是從單一能力向多個能力遞加的。
利用 SOLO 分類理論,教師可以依照認知層次的高低安排教學活動,這既可以避免問題集中在低階思維,也可以避免學生在缺少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情況下,在所謂的高階思維教學活動中空轉。所以,運用 SOLO 分類理論界定每個教學活動的認知層次,按照合理的邏輯作出恰當的順序安排,可以保障教學活動從易到難、銜接順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實現差異化課堂指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習慣遵循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考查模式,例如設計多項選擇題,提供統一答案等。
而按照 SOLO 分類理論,教師可以為有思維空間的問題預設多層次答案。例如,在下文的教學案例中,教師設問「此款取暖器有什麼優勢?」 單點層次的答案是從七個優勢中找到一個;多點層次的答案是找到兩個以上的優勢;多點聯繫層次答案是指不但找到描述優勢的具體事實,比如 heats faster, saves more 等,還能夠概括出 efficient, economical 等性質特徵。
顯然,無論學生提供的答案是單點結構的、多點結構的,還是多點聯繫結構層次的,答案都是正確的。這樣的問題設計為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差異化的正確答案,有助於實施差異化的課堂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案例分析
1. 閱讀材料介紹
下面筆者以2013年高考英語北京卷閱讀理解 A 篇為例,說明如何在教學中落實以上的理念。
該文推介了一款取暖器,並宣傳了它具有七項優勢。作為廣告,本文的措辭具有誘導性。單從培養閱讀微技能的角度出發,廣告文本多用於培養學生獲取事實信息的能力,而本文又是高考閱讀材料,配有現成的閱讀題目。因此,在教授該語篇時,教師通常會直接讓學生完成四選一的閱讀試題了事,但卻忽視了廣告文本所具有的誇大、勸告和誘導等文本特徵。這樣導致學生不加辨識地全盤接受廣告信息,錯失了培養學生對廣告的警覺性的機會,沒有「知真」而卻「知偽」(劉宇紅,2013)。
鑒於此,本課例選取該材料,利用 SOLO 分類理論分層設計問題,培養學生識別和提取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實性,依據「真事實」作判斷,從多維度、多視角審視文本,實現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
2. 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生是某中學高三平行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由於他們在高一、高二時長期進行四選一的閱讀訓練,所以喜歡做選擇題,不喜歡問答式的課堂活動。又因高考不考「說」,大部分學生認為問答式課堂活動耽誤時間,所以課上反應不積極。在閱讀廣告文體的語篇時,學生們滿足於選出正確選項,將應用文視為培養快速識別和提取具體信息能力,訓練跳讀、掃讀等閱讀策略的應試訓練材料,為考試而讀。
3. 教學目標分析
基於閱讀材料特徵、學生情況以及培養思維能力的最終目標,筆者設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獲取文章大意並找出事實性信息; 學生能挖掘廣告文體措辭特徵並進行評價; 學生能談論自己對廣告的觀點。
(2)情感與態度:
學生能具有真實做宣傳、不做虛假廣告的意識。
(3)學習策略:
通過信息遞減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通過討論和編對話訓練學生的交際策略。
4. 教學設計
根據文本分析,本教學設計分四個部分:第一,掌握廣告內容,即 what;第二,理解表述方式,即 how;第三,挖掘深層含義,分析讀者為什麼相信或不相信,即 why;第四,提升實際應用,思考自己若是廣告商,該如何修改此廣告。
具體而言,第一個環節為處理事實性信息。筆者在設計學習活動時,預設學生的 SOLO 反應水平為單點或多點結構層次,將活動目標設定為獲取、梳理和整合信息。該環節重點關注學生的字面理解能力。
第二個環節關注文體特徵,引導學生思考廣告是如何「舞文弄墨」來引發讀者共鳴、誘導行動的。筆者設計學習活動時,預設 SOLO 反應水平為多點或多點聯繫結構層次,活動目標是學生能對文本進行概括與分析等。該環節重點關注推理性理解能力。
第三個環節服務於學生對廣告文化的解構和再建。筆者預設的 SOLO 反應水平為多點聯繫或擴展抽象層次,活動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廣告知識對文本展開比較和評價等。該環節重點關注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內化和對廣告的認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第四個環節為遷移創新,筆者預設的SOLO 反應水平為擴展抽象層次。在此環節中,學生展開想像,在具有正向價值觀引導的教學活動中理性表達觀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終實現素養的提升。
5. 教學過程
由上述可知,利用SOLO分類理論界定學習活動,教師能夠有邏輯地、系統地對學習活動作出整體安排。同樣,SOLO分類理論也可以在教師設計每個題目時發揮指導作用。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Step 1 掌握內容主旨
在此環節中,筆者設計的教學活動為引導學生掌握文中主要信息,歸納產品特徵(what)。
[設計說明]
首先,學生通讀全文,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List the advantage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nd write down which lines they are from.
1. heats faster A. Line 5
2. _________ B. _________
……
7. _________ G. _________
第一個優勢,即 heats faster,由教師作出示範。其他六個優勢由學生回答。該活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到具體信息並定位,筆者預設反應水平為單點結構層次或多點結構層次,如果學生能找到兩個以上的優勢,便實現了多點結構層次預設。如果學生僅找到一個優勢,只達到單點結構層次,也應該得到肯定。
產品的優勢是廣告的核心內容,為此筆者依照 SOLO 分類理論進一步設計了如下的多點聯繫反應水平活動:
Find adjectives to reflect (反映) the advantages.
1. heats faster A. efficient
2. __________ B. __________
……
7. __________ G. __________
該活動要求學生根據文本,概括產品優勢的具體特徵,聯想相應的形容詞並進行歸納,為訓練學生多點聯繫反應層次提供了載體。該活動既為詞彙量豐富、善於歸納概括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該層次能力的舞台,也為暫時沒有達到此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思考方向。
以上學習活動,為學生下一步的語言知識內化作了鋪墊,學生接下來根據「優勢」與「形容詞」的對應關係,合作創編對話,促進語言運用自動化。此環節固然重要,但因其與本文所述主題無關,不再贅言。
Step 2 理解表述方式
在此環節中,筆者設計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廣告的誘導性措辭,思考廣告實現促銷的方式和方法(how)。
[設計說明]
為幫助學生看清廣告意圖,避免盲從,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首先,筆者設計了多點結構層次問題:
「Which words are attractive diction (措辭) in the passage? Please list as many as possible.」
學生通過觀察和識別,提取出文本中的誘導性措辭。
接下來,筆者又設計了多點聯繫層次的問題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並給出了文本中的相應句子:
「We all know that the cost of heating our homes…」
「Now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aving on their heating bills…」
「… one million satisfied 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在以上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依次獲取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概括分析信息,進而感知文體特徵,掌握語篇知識。
Step 3 挖掘深層含義
上述教學環節分別幫助學生掌握了文本的內容,理解了廣告文本實現促銷目的的方法,本教學環節則引導學生批判和評價文本。
[設計說明]
要實現批判和評價文本,需要讀者聯繫生活經驗,結合已有的知識。因此,筆者將此環節問題的 SOLO 反應水平確定在多點聯繫或擴展抽象層次。
T: In the passage, we see the statements like 「We all know that the cost of heating our homes will continue to be a significant burden…」 「Now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aving on their heating bills...」 「… one million satisfied 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在回答問題時, 學生們意識到文中的數據沒有出處,「one million satisfied customers around the world」 無從考證。而文中的「We all know that the cost of heating our homes will continue to be a significant burden」是否也是事實呢?很多學生對自己家的取暖費用一無所知。審視文本,再對比個人生活經驗,學生更加懷疑文本的真實性,提高了對廣告的警覺性,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Step 4 提升實際應用
在前三個教學環節中,筆者基於 SOLO 分類理論設計問題,從文本內容到表述方式,從淺層信息的識別與提取到深層理解,逐層推進。更具有指導意義的是,SOLO分類理論中的多點聯繫結構層次和擴展抽象層次的問題保證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第四個教學環節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層次的問題:
多點聯繫結構層次:「Do you think it is a successful advertisement? Why or why not?」
擴展抽象層次:「If you are the advertiser, how do you polish the advertisement?」
[設計說明]
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廣告文本。部分學生認為,實現了促銷目的的廣告就是成功的;也有學生認為,數據造假、誇大其詞的廣告即使實現了促銷,也不算成功。這樣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創設了觀點碰撞的思維空間,引發了學生反思。
第二個問題是對第一個問題的拓展,暗含著對虛假廣告的否定。筆者要求學生修改廣告,實質是引導學生實事求是,拒絕弄虛作假,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由此,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便落到了實處。
教學實踐反思
基於本節課的實踐,筆者認為,在 SOLO 分類理論的統領下,結合文本特徵和學情而設計的多層次閱讀學習活動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體現有:
1. 促進教學目標落實
筆者從教學材料和學情出發,依據 SOLO 分類理論設計了不同認知層次的課堂問題。其中,單點和多點結構層次的問題服務於知識目標,多點聯繫和擴展抽象結構層次的問題服務於語言技能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這樣的分層對應關係保證了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都與不同認知層次的教學活動相呼應,為實現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提供了保障。
2. 強化教學環節邏輯
下表展示的是 SOLO 分類理論視角下的四個認知層次、Crawley 和Mountain(1995)的分類閱讀能力和教學設計中四個環節的對應關係。教學環節的內在邏輯一目了然,SOLO 認知層級從低到高逐層推進,並按照 Crawley 和 Mountain(1995)的分類法,從字面閱讀能力到推理性閱讀能力,再到批判性閱讀能力逐層提升。
表. SOLO 分類方法視角下的課堂問題設計
如此的設計保證了教學環節的內在邏輯合理性,減少了教學碎片化的現象,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同時,邏輯順暢的教學過程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品質。
3. 突出過程性評價
以第一個環節的第一個問題為例,學生獲取事實信息,在七個優勢中能發現一個,便達到了單點結構層次;發現兩個及以上,則達到了多點結構層次;如能找到一個形容詞概括、提煉事實,說明該生在多點聯繫結構上達到了單點結構層次;如能找到多個形容詞,說明該生在多點聯繫結構層次上達到了多點結構層次。由此,在 SOLO 分類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既可以清晰地判斷不同學生的思維水平,更可以根據學生的現有層次,在過程性評價中引導他們從低向高發展思維能力。
4. 注重學情,靈活運用
依照 SOLO 分類理論安排活動時,教師需要處理好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習活動與常見教學環節之間的關係。按照習慣劃分為讀前、讀中和讀後的教學環節和以上所述的認知層次在順序上不是必然一致的。例如,導入時的教學活動也可能是多點聯繫結構層次的,這需要根據學情靈活安排。
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可根據不同語篇體裁,靈活安排各層次問題的權重。例如,科技說明文比較適用於設計識別與提取事實信息類的單點或多點結構層次問題,而事理說明文則更適用於多點聯繫和擴展抽象結構層次的問題。
結語
《課標》提出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例中,筆者嘗試使用 SOLO 理論設計課堂問題和學習活動,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並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有時很難就某個問題的認知層級給出明確界定,這需要進一步引入 SOLO 理論中的過渡型認知層級,使認知層級更加豐富,讓學生理解文本的「腳手架」更有支撐力。這需要教師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完善。
作者簡介
任孝勇,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英語教師。
以上內容摘自《英語學習》2019年第9期教學前沿」欄目,原題為《基於SOLO分類理論的課堂問題設計實踐與反思》。文章版權歸《英語學習》所有。本文系北京市名師工程課題成果;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 2017 年度課題「基於SOLO分類理論的北京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研究」(課題編號:CDDB17257)階段性研究成果;通州名師工程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Boulton-Lewis, G. M. 1994. Tertiary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ir Own Learning and a SOLO Taxonomy [J]. Higher Education , (28): 387-402
Burnett, P. C. 1999. Assessing 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Outcomes from Consulting Using the SOLO Taxonomy: an Exploratory Study [J].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 (27): 567-580
Crawley, S. J. & Mountain, L. 1995. 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 [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黃晶晶. 2013. SOLO 分類理論對高中英語文學閱讀評價的啟示[J]. 海外英語, (9): 12-13
劉宇紅. 2013. 語言哲學與語言中的哲學[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文秋芳. 1995. 英語學習策略論[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熊超平, 魯西子, 張莉. 2018.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目標達成評價框架的建構—— 基於SOLO 分類評價理論[J]. 教學研究, (41): 115-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