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是什麼?
意境從字面上理解,「意」為意象,「境」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達。
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能通過詩詞表達的世間萬物在腦海中的形象映射,這種形象,是帶有寫詩者感情的投射,是主觀的,不再是簡單客觀的形象描述。
境界既是指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其可表現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的水平如何。其實也就是一種相對高度。
意象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材料,可以增加我們思維的廣度;而境界,是靈光一閃,是我們思維能達到的高度。
一首好詩,廣度和高度必須同時存在,才能稱之為有意境。
朋友寫了一首詩,讓看看意境如何。
我們來看看這首五絕是否合平仄,有沒有意境?
孤樹的呻吟
五絕·仄起(首句不入韻)
曠野憐孤樹, 甘霖未幸根。
害蟲摧病葉, 枝幹盡傷痕!
平仄分析
起句「曠野憐孤樹」平仄為「仄仄平平仄」,是仄起仄收格式,整詩平仄關係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第三句首字可平可仄,其他位置的平仄都是合規的。「枝幹」的「干」發第四聲,仄音入韻。同時「根」、「痕」兩字同屬平水韻「十三元」。所以從格式上來分析,這首五絕是合平仄的。
意境分析
平仄合規只代表這是一首格律詩,是否好詩還需要進一步看內容,也就是作為詩的意象說話到底如何。
首先,文法上沒有遵從格律詩普遍文法,起承轉合,只有從前兩句大的描寫到後兩句具體的描寫。這沒什麼不可以,但是僅限於樹的描敘,意境上就提不上去。
第二點,用詞過於淺白。包括標題「孤樹的呻吟」,這是典型的現代詩命名方法。古詩詞講究含蓄、內斂,標題更加不會有這種情感外放的表達。而「害蟲」這類的詞語,過於口語化,拉低了整首詩的文藝水平。
不是說直白、與時俱進的詞彙寫不出好詩,而是既然選擇了古詩詞來表達內涵,在意境上表達得古色一些,必然有助於作品在古詩詞類別中的可識別性。
而且前兩句使用「曠野」、「甘霖」這些相對古舊的詞彙,忽然出現「害蟲」,讓讀者產生一種思維上的不連貫。
便有好的意境,也因為這種不連貫的意向表達而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