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有個張良洞,玉室深處有洞天!

2019-05-24     北京房山

有一個詞語叫「佛系」

形容不爭不搶,不論輸贏

有也好,沒有也好

大家紛紛對號入座

感嘆自己也是個「佛系青年」

「不走心、不在乎」

是他們的「修仙」態度

修行隱居在山中

對於當代人來說

仿佛遙不可及

但是有人偷偷告訴方方

咱們房山有一處神秘的「玉室洞天」

俗傳漢高祖劉邦的第一謀臣張良

曾在此洞辟穀、隱居修煉成仙

歡迎收看

《房山旅遊好去處》之張良洞

在揭開張良洞神秘面紗之前

首先讓我們了解下洞的主人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曾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漢高祖劉邦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接下來請您帶著好奇

和方方一起

一睹張良洞的「前世今生」

前世記憶

在咱們房山西部古洞甚多

有些洞貫名老道洞

但這些洞多數在志書上沒有記載

據《房山縣誌》記載

「張良洞。舊志言,縣西北七十里

乃張子房辟穀之所

洞中有獨橋十八灘,稱為玉室洞天」

《房山縣誌》上有記載的僅有兩三個洞

而稱「玉室洞天」的張良洞是其中之一

張良曾悠居的山間洞穴

四周自然風光甚好

素有「北方桃花源」之稱

您可別小瞧這個「洞」

房山地區曾有「舊八景」之說

張良洞便是其中一景

絕對是房山區的一大文化特色

今生探尋

在清咸豐房山知縣高驤雲《房山志料》中

記載著這樣一段話

「房志古籍載玉室洞天縣西北七十里

張子房辟穀處,予久訪不可得

比見涿州志云:白帶山在縣西七十里

有玉室洞天,張良微時隱此」

張良洞的位置和得名由此得知

也證明了張良洞的隱蔽難尋

越是道阻且長

越是難擋其神秘魅力

經過多次探究考證

張良洞的位置終於被鎖定

位於房山區河北鎮檀木港村的張良洞

吸引著大家一探「洞」內究竟

標註的右部即是張良洞所在地

如何在隱蔽的山峰下

打造一處「玉室洞天」

絕對是技術活

走進真實的張良洞

你絕對會驚嘆洞內的講究

張良洞洞口開闊

洞口有道破舊的石牆,西段已坍塌

洞廳寬約70米,高約20米,進深40米

洞頂有一塊鐘乳石懸掛

洞中清凈幽深,空氣清涼

洞口的兩道石牆

走進張良洞內部

可以看到尚存供台

和散落的石制立像

在供台後方有口井

洞壁題字註明年份均為明代

大廳西側,主洞向下延伸

縣誌的「洞中有獨橋十八灘」

據說就在下面

現存供台和井

洞壁題字

據說「獨橋十八灘」就在這個洞下面

除了玉室刻文和神秘色彩的獨橋十八灘

上個世紀80年代

張良洞內疑似還出現了

元代《黃山玉室洞天記》古碑

摘錄《神寧鄉黃山玉室洞天記》部分內容

其中還有賦詩一首

仙人玉洞久無傳,

洞府開時付有緣;

一徑縈迂三十里,

數峰突兀幾千年。

弗勞遣欲塵應遠,

豈假澄心智自圓;

有客終身能處此,

真光無日不朝天。

歲月滄桑,經典不老

如今的張良洞雖不復舊時模樣

但在歷史長河中閃爍的光芒

依然魅力四射

作為房山寶貴的遺蹟之一

它將以一個獨特的文化標記身份

為房山區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

提供參考價值和人文意義

隱藏在房山深處的這個世界

值得您去細細品味

本期編輯:張可 苗雨 接力

信息來源:文化房山、青春房山

信息來源:碎念清還、《房山縣誌》等

圖片來源:微博@貓耳山maoershan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審審核核:武宏 巴金鵬 劉衛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7d1u2wBJleJMoPMX3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