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是波波維奇被過度神話?
在美國隊創下了第七名的隊史最差大賽成績之後,不少球迷或許會思考到這一個問題。
借著這次的失利,不少「馬刺黑」直接搬出了「若無鄧肯,波波難有五冠」的推論。
波波維奇,毫無疑問是NBA歷史上最好的教練之一,但在本屆世界盃上,作為主帥的波波確實應該為輸球負很大的責任。
畢竟,所謂的「無米」是相對於「夢之隊」歷屆的陣容來看的,沃克、米切爾領銜的殘陣美國隊的陣容依然是這次世界盃最好的米。
面對世界強隊,甚至不是T1梯隊的土耳其的時候,美國隊都打得很艱難,在絲毫沒有展現出流暢的配合與集體攻防的意識。
第一次征戰FIBA賽場的波波在臨場上似乎也沒有很多的「良方妙藥」。
在一定程度上,這有客觀的原因。
為什麼會這樣?或許我們可以從以往老K教練的「美國式」打法來進行縱向比較。
以往老K教練的美國隊,靠的是一套高壓防守、提升對抗、狠打防守反擊的體系來「教育」世界籃球;哪怕落入了FIBA規則的陣地戰,歷任美國隊陣中從不缺控場的大佬與持球大殺器,之於安東尼、杜蘭特,更不用提90年代的喬丹、大鳥。
受限於球星們的退賽潮,波波帶的這一屆美國隊,是整體天賦最平庸和結構最失衡的一屆美國男籃。
打反擊的運動天賦平平、PF的高度嚴重不足、無傳統控衛,硬體條件玩不轉老K留下來的那套體系。
比起臨場辣招連連的鬼谷子,波波更偏向於是擅長體系大局的妙諸葛。
由自己搭建固定的體系,讓每個人融入團隊,各司其職,發揮每個人最大的優點。
走馬上任的波波在準備時間上其實和美國隊的拉練一樣,非常倉促,其個人的特點也確實不適合這種臨時組建的杯賽。
不是每個FIBA巨星都能完美融入,自然也不是每個NBA的成功球員或者教練,就能馬上玩轉FIBA。
評價一個人的能力,還是最需要看的是他在過去長時間取得過的整體成就,而非一兩次的瑕疵。
那這一個夏天,波波維奇有體現到自己水平的地方麼,或者說他為美國男籃帶來了什麼東西?
這三個團隊向的數據,或許可以體現波波的水平以及帶隊作為。
場均籃板數38.9 個,賽會排名第一。(前場籃板排名第七、後場籃板排名第一。
場均助攻20.3次,賽會排名第七,夢八隊後最高。
場均失誤數12.6次,排名賽會第3,在控制失誤上比冠軍西班牙的場均13次的表現還要好。
【這一屆的波波維奇與李楠互換,兩隊的成績會有什麼變化呢?】,這也是一個網友近期大開腦洞的問題。
就筆者的觀點,如果是波波在帶中國隊,應該是能夠小組賽出線的把。
公平地說一句,這一屆的陣容是差02年「暗淡」的美國夢五隊1-2個檔次,這支隊伍是當年世錦賽的第六名。
波波帶美國隊的第七名其實也是可以預期的。
(夢五的陣容:麥可·芬利、拜倫·戴維斯、安德烈·米勒、傑梅因·奧尼爾、安東尼奧·戴維斯、皮爾斯、雷吉·米勒、肖恩·馬里昂、傑伊·威廉士、本·華萊士、埃爾頓·布蘭德、萊夫·拉弗倫茨、尼克·科利森)
最後,還有一個能為波波維奇分鍋美國男籃成績不佳的最關鍵因素。
這個因素其實早已寫在了NBA的年度獎項上。
今年MVP,希臘人。
今年DPOY,法國人。
今年MIP,喀麥隆人。
今年最佳新秀,斯洛維尼亞人。
世界籃球與美國籃球差距,恐怕早已經超乎了我們的預估。
時間回到2008的北京奧運,即時都是NBA最頂尖球員組成的夢八在奪冠路上也並不是十分輕鬆。
在FIBA賽場上,美國男籃就算全陣容出擊,想要像90年代一樣以橫掃千軍之勢取下冠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更何況,波波帶的人,是四線部隊。
總體而言,這一次的世界盃,擊碎了波波維奇的」過度神話論「不假。
只是比起這次「抱著拿奧運會門票」目標去世界盃的失利。
2020的東京奧運會,精英必定盡出的美國隊能在波波的帶領下打出什麼氣象與水平?
這才該是波波維奇在FIBA賽場的能力大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