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機構「跑路」屢見不鮮,這份辨「機」指南請收藏

2019-09-17     昌邑市檢察院

昌邑檢察

尚德 崇法 求實 為民

關注

2019年8月5日,江蘇蘇州一培訓機構跑路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

2019年3月,廣州,某培訓機構5個校區關停,600多位家長無法退費,學費近2000萬元。

2019年3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某少兒培訓機構疑似跑路,拖欠了多個城市1500多名家長以及多位加盟商的費用超千萬元。

2019年5月,上海,某語言培訓機構突然關門,200多名家長找不到負責人,最高損失11萬元學費。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被媒體曝光跑路的培訓機構已有15家,有的涉案金額高達2000萬元。不僅在培訓行業,如今,餐飲、健身、娛樂、醫療、裝飾裝修、月子中心等已成為「收錢後跑路」的重災區。

一些服務機構收錢後跑路,並不是一個新問題。那麼,這種現象為何頻頻出現?大家跟隨昌檢君來看一下這3個焦點事件。

郭女士花13990元在北京某兒童俱樂部東城校區為孩子買了120個課時。但孩子才上40多個課時,該俱樂部就突然關門了,隨後電話也停機。經過打聽,郭女士發現該俱樂部在北京的另兩個校區,都已更名為某兒童大學。負責人表示此事與兒童俱樂部沒有關係,他們跟郭女士也不存在合同關係,所以拒絕接受郭女士的有關訴求。

近期,長春市消協受理了一個購買旅遊服務後公司「人間蒸發」的投訴。涉事消費者稱,貨比三家後選擇了相對優惠5000元的號稱吉林省大眾國際旅遊有限公司,用2萬元購買了兩份希臘雙人10日游。不過,還未到出行日,公司就人去樓空,且所有電話均無法接通。

消費者去文旅局投訴才發現並沒有該公司登記信息。市消協調查得知,原來這家公司的合同公章竟是偽造。

2018年5月,在長春市朝陽區一家健身會館購買健身卡的10餘名消費者,因店鋪關閉、老闆跑路,向朝陽區消協集中投訴。同時投訴的,還有不少在該區某汽車養護中心辦理儲值卡後,亦遭遇老闆跑路的消費者。兩者相加,共有300多名受害顧客。

該案經啟動訴訟程序,選出證據充分的29名健身卡受害顧客、6名洗車卡顧客優先訴訟。

為聯繫到兩名涉案老闆,案件承辦人採取郵寄送達、上門送達、工商局調取經營信息、派出所調取經營者信息、單位人事部門調查等多種手段才找到人。

最後,汽車養護中心老闆主動退款,但健身會館老闆並未與消費者達成一致調解意見。經法院判決,該老闆才陸續將涉及款項全部返還完畢。

在這一案例中,涉及消協、工商、公安和法院等多個部門,最後走到訴訟程序,才算把事情解決。

昌檢君提醒

服務機構「跑路」事件頻發,部分消費者在上當受騙後,發起的維權行為所耗時間、精力等成本相對較高,有的家庭難以承受只能作罷,而即便維權成功後,商家付出的成本對自身經濟實力影響不大,也就難以起到警示作用。

檢方提醒,有相關需要的人員在選擇服務機構時,要充分了解機構資質、經營者信息,必要時可以諮詢權威機構、專業人士,防止被個別不良商家的虛假宣傳所誘導,掉入陷阱。

製作 | 昌檢新媒體資料來源 | 正義網、工人日報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用每一篇推送

為您傳遞法律的溫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701P20BJleJMoPMnMh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