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了,你還在露腳踝嗎?腳踝乾冷硬,代表血液循環不良,代謝不好,容易有水腫、肥胖、體質虛寒等問題。每天練習3分鐘轉足,放鬆僵硬的腳踝,一邊運動、一邊把廢物質代謝出去,有效消除水腫、疲勞,讓你下半身變輕盈。
少動族下焦不通 老廢囤積
秋冬大自然的陽氣開始收斂,人體陽氣也從四肢往臟腑收,如果陽氣沒有收斂好,陽氣浮於體表,人體比較容易出現虛熱,像是有口乾舌燥、身體發熱、失眠等症狀。
另一方面,陽氣不能好好的往內收,五臟六腑缺少陽氣濡養,正氣變虛弱,在秋冬就會明顯手腳冷涼,特別是下肢微循環變差。特別是長時間少活動的人,肌肉筋骨僵硬,下半身容易堆積廢物,除了腳浮腫、腳痛、膝蓋痛,還會有腳踝扭傷反覆發生的問題。
腳踝挨凍 婦科、男科就遭殃
腳踝經常露在外面,容易受冷,寒氣入侵,會發現腳踝部位比較粗糙,或是僵硬轉動不順,還有很多人腳踝容易浮腫,表示有水分積存,這些都是體內囤積老舊廢棄物,下肢代謝差的證據。
其實腳踝是人體相當關鍵的部位,這裡有6條經絡通過,包括膽經、肝經、脾經、胃經、膀胱經、腎經,在這6條經絡上,不僅穴道多,還有淋巴彙集在此。
同時內外側腳踝周圍,是子宮、輸卵管、輸精管、前列腺的腳部反射區,可以想像,如果長期腳踝受風、濕、寒等邪氣侵擾,會對婦科、男科造成影響,像是出現痛經、月經不調、失眠、尿頻、漏尿、腰痛、手腳冷等症狀。
秋冬天氣轉涼,長褲最好要蓋住腳踝,或是穿上能遮到腳踝的襪子保暖,預防寒氣入侵人體,這也是調理婦科、男科的保養秘訣。
腳踝運動 骨盆以下都活動到
腳踝附近有2個要穴,其中三陰交穴有人體三條足陰經(腎精、肝經、脾經)交會;另外,太膝穴是腎經的要穴,多按摩這2個穴道,可以疏通經絡,調補氣血,並幫助人體陽氣上升,循環變好,新陳代謝也會好。
推薦1招轉足,有疏通腳踝,強化腳力的功效。不但能促進水分排出,有效改善腿部浮腫;還幫助關節活動更靈活,減少腳痛、膝蓋痛和扭傷。非常適合下焦不通,手腳冰涼的人練習,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問題的人,多練習也有改善效果。
只要輕鬆活動腳踝,從腳踝、小腿、膝蓋、大腿甚至骨盆都能活動到,筋骨放鬆有助排出廢物及水分,消除雙腿疲勞。轉足是最好的腳踝運動,可以幫助腳踝變柔軟,血液循環變好,改善代謝不良、腳底冷,還有消除水腫,瘦小腿的效果。
轉足柔軟腳踝 常保關節靈活
好處:疏通腿部經絡,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腿力,對調理腳冷、腳腫、腿痛、走路無力有效果。
功法練習:
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
先把左腳抬起腳尖朝下,從身體右邊用逆時鐘畫圓逐步向左邊,總共畫7個小圓。
左腳落地,換右腳。再把右腳抬起腳尖朝下,從身體左邊用順時鐘畫圓逐步向右邊,總共畫7個小圓。
左腳畫圓7次,換右腳7次後,兩腳回復平行站立式。
TIPS:
如果站不穩,可以靠牆或者扶椅子練習。
以腳尖轉足,不要用腳跟。
轉足時,幅度以個人情況而定,如果抽筋,請停止,休息20分鐘,再開始時動作幅度減小。
轉足時如果感覺不順甚至卡住,動作幅度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