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小傳:屢敗屢戰的大元帥,辛亥革命的真正領導者

2019-10-31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

【1916年10月31日】黃興小傳:屢敗屢戰的大元帥,辛亥革命的真正領導者

黃興,1874年10月25日,出生於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晚清秀才。黃興幼年深受明清大儒王夫之影響。

1893年(19歲),黃興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22歲考中秀才。1898年(24歲),黃興被保送到武昌兩湖書院深造,期間甲午戰爭的慘敗和維新變法的失敗對他刺激很大,開始接觸西方政治學說,關心國家前途。

(武昌兩湖書院)

1902年春(28歲),他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本留學。他創辦《遊學譯編》,「專以輸入文明,增益民智為本」。他喜好軍事,課餘曾請日本軍官講授軍事課程,每天清晨必練習騎馬、射擊。

1903年(29歲),為抗議沙俄侵占東北,黃興與留日學生組織拒俄義勇隊表示抗議。失敗後,他激憤道:「惟有實行革命,始可救危亡於萬一耳」。1904年2月,他在湖南長沙成立革命團體華興會,被推為會長,成員包括劉揆一、宋教仁、章士釗等。

(華興會成員,前排左一為黃興)

1905(31歲),黃興積極聯絡會黨和新軍,計劃於陰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斃在皇殿行禮的全省官吏,不料事泄失敗,只好逃亡日本。7月,他在日本結識孫中山,共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革命組織。

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長,地位僅次於孫中山。黃興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革命分子、組織武裝起義上。他親自發動留日陸軍學生入會,並從中選拔堅定分子組織「丈夫團」,為武裝起義準備力量。

(中國同盟會成立,前排右二為黃興)

1906年(32歲),黃興赴新加坡,協助孫中山在南洋各地建立同盟會分會。年底湖南萍瀏醴起義爆發,黃興派人回國策應。

1907年2月(33歲),他與孫中山、章炳麟等共同審定《革命方略》。在國旗問題上,孫中山主張沿用興中會的青天白日旗,黃興則認為青天白日旗與日本旗相近,「有日本並華之象」,必須迅速毀棄。兩人發生爭執,事後黃興冷靜下來,同意了孫中山的意見。

3月,因孫中山離開日本,黃興代理同盟會總理職務。4月,東京發生倒孫風潮,有人建議由黃興取代孫中山。黃興反對,拒絕出任同盟會總理。他抵達河內,與孫中山共謀起義,一起主持了欽州防城、鎮南關、欽廉上思、河口起義等,全部失敗。

(作為黃興,右為孫中山)

1909年(35歲),光復會的陶成章等再次掀起倒孫風潮,黃興竭力為孫中山辯解,堅決維護孫的領導地位。1910初(36歲),黃興兩次策劃廣州起義,均告失敗。

1911年4月27日(37歲),清朝開始預備立憲,屢屢失敗近乎絕望的同盟會骨幹,黃興親率敢死隊進攻兩廣督署,發動了黃花崗起義。結果仍然失敗,黃興右手受傷,潛往香港養傷。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黃興喬裝奔赴武漢,指揮漢口漢陽保衛戰。他苦戰一個月,抵擋住了袁世凱軍隊的進攻。此時,南方各省紛紛光復,黃興被光復各省代表推為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

袁世凱暗中派人與革命党進行和談。革命出乎意料地取得了成功!

(黃興)

(1911年11月,全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上海商討組織臨時政府)

1912年1月(38歲),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黃興任陸軍總長。袁世凱任大總統後,重新組閣,命親信段祺瑞任總長,另任黃興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黃興辭不就任。

臨時政府北遷後,黃興任南京留守,6月解職。8月被選為國民黨理事。

(辛亥革命中的孫中山與黃興)

(南京臨時政府)

1913年3月(39歲),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暗殺,背後兇手指向袁世凱。7月,孫中山興師討袁,二次革命爆發。黃興抵達南京,宣布江蘇獨立,任江蘇討袁軍總司令。

不久,「二次革命」失敗,黃興再次流亡日本。

(宋教仁案)

1914年(40歲),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要求對孫中山個人效忠,黃興拒絕加入。但黃興仍然積極宣傳反袁,策動各派力量聯合討袁,出謀劃策,籌集軍餉,最終促使袁世凱下台。

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而奔波,黃興積勞成疾。10月31日,黃興因胃出血,在上海去世。孫中山親自主持治喪活動。第二年4月15日,國葬黃興於長沙嶽麓山下。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31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4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