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堪稱馬王堆中最重量級的寶貝,但你一輩子都沒機會見到實物

2019-05-06     廣西衛視收藏馬未都

馬王堆漢墓中要說哪件文物最為珍貴,素紗禪衣自然當仁不讓,堪稱是無價之寶,後來更是被國家列為不允許出境展覽的國寶文物,可以代表我們中國古代最高水平的紡織技術,就算放眼於現代,素紗禪衣的製作技藝都讓人望塵莫及。




但馬王堆漢墓中還有一件文物,它的價值堪比素紗禪衣,它就是漆纚(xǐ)紗冠。


漆纚紗冠


聽這名字,估計99%的人都不熟悉,因為它在媒體前的曝光率遠低於素紗禪衣,而且一頂烏黑的帽子,即使報道中有,很多人也不關注&看了就忘了。

但你知道嗎?這頂帽子的價值,遠比公眾想像的要重要很多。

出土時,這隻帽子盛放在油彩雙層長方漆奩內,應是墓主人生前的官帽。光看盒子,就知道裡面放著一件不菲之物,打開後,果然有驚喜。


裝漆纚紗冠的小盒子


三號墓的墓主人為第一代軑(dài)侯利蒼之子,生前曾是一位帶兵的將領。漆纚(xǐ)紗冠可能是當時武職官員所戴的武冠。

這種紗冠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如明代文武百官所戴烏紗帽,就是外蒙烏紗。因此,也可以說這件紗冠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烏紗帽實物



既然是武官戴的帽子,除了需要外表嚴肅深沉外,還得耐磨啊,上戰場揮斥方遒可不是舞文弄墨,常年征戰在外,西北風、沙塵暴都是武官們的好「哥們」,西北風明天見,西北風天天見的~那按照當時的生產水平,什麼樣的材質才能經久耐用不變形呢?

從名字中我們可以讀出,「漆纚」中既然有「漆」字,它的製作方法和油漆一定脫不了干係。


頭戴漆纚紗冠的人俑


這種帽子正是採用了一種現代已經失傳的髹(xiū)漆工藝。一般看到不認識的字,人會本能產生反感,沒點科學精神,還真不是很想明白這到底是種什麼技術。

其實,這種工藝很簡單,就是往編織好的帽子胚上刷油漆嘛~~說得嚴謹一點,帽子所用的漆紗是一種經緯糾織並滿飾中國傳統大漆的織物,外觀呈均勻而稀疏的方孔狀。最早的漆紗實物出自戰國時期,豐富而精美的漆紗實物出自漢代及漢代之後。


倫敦大英博物館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之一


絲織物不容易塑形,刷了層薄漆後就頓時堅挺不褪色,看起來還有一種瑩亮的光澤感,夏天透氣不悶汗,冬天擋風不涼頭,除了顏色偏深不容易出彩外,這種帽子簡直是四季可穿戴的實用+權力象徵+耍帥利器嘛!




漆液髹塗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編織完成後進行髹塗,第二種是先髹塗絲線然後進行編織。

由於它編成後,菱形的網孔分布均勻,如同絲織品中平紋織物紗,所以稱之為纚(xǐ)。甘肅武威磨咀子62號新莽墓也出土過漆纚(xǐ)紗冠,它戴在男屍頭上,周圍裹細竹筋,頭頂用竹圈架支撐,內襯幘(一種類似頭巾的冠飾),是武官戴用的完整實例。



這件漆纚紗冠自從出土後就卻被考古專家下令不允許展覽,外人想看到實物只剩下理論上的可能(其實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看圖片),連素紗禪衣都能拿出來展,它到底為何得如此備受保護?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漆纚紗冠雖然有漆層保護,但畢竟過了2000年,它的韌性早已大打折扣,可不能和那些青銅器相比。青銅器是硬物,不會那麼容易破損,而漆纚紗冠因為織造的時候就帶有小孔,所以是非常脆弱的,即使被燈光照射都有腐蝕氧化的風險,所以,還是讓它乖乖待在原有的盒子裡,嚴加保管吧。


不過,現代技術都能完美複製素紗禪衣了,說不定哪一天,技術人員在掌握了失傳的素紗技藝後,也能仿造一頂一模一樣的漆纚紗冠給後人們開開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uD9A2wBmyVoG_1Z5t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