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民歌
南朝因為地處長江流域,氣候濕潤,物產豐富,景色秀美,經濟也比較發達,再加上社會思想的開放和統治者的喜愛,所以南朝的民歌也充滿了情味。現存的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中,其中有326首吳歌,142首西曲,18首民間用於祀神的神弦歌。吳歌一般產生在東晉和劉宋時期,西曲產生的時間稍晚一點,多數產生於南朝。從地域來看,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主,吳歌主要產生在南京及其周圍地區,西曲主要產生在江漢流域,如湖北江陵、河南鄧縣等地。南朝的民歌多數出自歌女、商賈、船夫和城市的中下層文士等之口,90%以上與男女戀情有關,主要反映了當時的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的趣味,當然因為統治者出於享樂的需要也喜歡這類民歌,所以,南朝民歌也反映了統治者的審美趣味。
吳歌中重要的曲調有《子夜歌》(42首)、《子夜四時歌》(75首)、《讀曲歌》(89首)、《華山畿》(25首)等。
《子夜歌》情調一般是悲苦的,如「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道出了有情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傷。
《子夜四時歌》則用更精緻的語言,以一年四季的景物為襯托來歌唱兩性之間的情感。如《子夜四時歌·秋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表現男女相思,而《子夜四時歌·冬歌》:
淵冰厚三尺,枯林鳴悲風。為歡憔悴盡,那得好容顏。
同樣表現男女相思,只是這份相思已經給女性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讀曲歌》是沒有音樂的徒歌,語言樸素,如「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願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用口語化的語言唱出了兩情相悅中的快樂。
《華山畿》同樣歌唱的是愛情,如「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表現了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西曲中大部分是舞曲,歌詞則多寫發生在水邊船上的愛情,如《三洲曲》:「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願作比目魚,隨歡千里游。」西曲中的愛情一般也是悲傷的,但詩的情調卻較為明快,如《那呵灘》:「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灣。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寫女子天真地希望即將遠行的情人折了篙櫓,這樣情人就不會離開了。再如另一首寫送別的《莫愁樂》:「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同樣直率。
南朝民歌中藝術性最高的是《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幹頭。欄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五言32句,基本上是四句一韻,通過女子的不同活動一層層地表達了無盡的相思之情。全詩情感纏綿,委婉含蓄,可能經過了文人的加工。
總的說來,南朝民歌體制短小,大部分是五言四句,語言自然清新,多用雙關隱語,如「絲」雙關「思」,「蓮」雙關「憐」,黃蓮「苦」雙關相思「苦」等。
南朝民歌被統治者有意識地採集進入宮廷以後,影響了統治者和宮廷文人的詩歌創作,出現了寫宮廷生活,以及寫女性容貌、體態、服飾、器物的宮體詩,詩風綺靡輕艷,更有甚者如蕭綱的《詠內人晝眠詩》: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鉤落綺障,插捩舉琵琶。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夫婿恆相伴,莫誤是倡家。
描寫得更是香艷。
宮體詩的影響一直持續到唐初。
除詩歌外,南朝文學中有不少值得一提的作品。如宋武帝的侄子臨川王劉義慶編撰的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其中記載了魏晉間那些名士的逸聞軼事,這本書既是今天我們研究魏晉風流的史料來源,也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環。梁代劉勰的駢文著作《文心雕龍》體大精深,論述了文學發展的原因和規律,揭示了文學創作的經驗,是我國文學理論史上一部系統的理論著作。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成了一門專門的「龍學」。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的《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文選學」也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
北朝的民歌數量不如南朝,約70首,大部分是北魏之後的作品,但因為北方和南方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和風俗,所以北朝民歌充滿了北方色彩,內容、風格都不同於南方民歌。北方民歌有的描繪了北方的景物,如有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只有27個字,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北方的草原風光。有的寫了北方人民的生活,如《隴頭歌辭》:「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在嚴寒的氣候下,牧民為了放牧,不得不到處遷徙,但是遊牧的生活讓北方人民身手矯健,善騎善射,如《李波小妹歌》所唱:「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有的民歌則對當時頻繁的戰爭和戰爭下人民的生活進行了反映,如《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括。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而北朝民歌中表現的愛情更加坦率大膽,如《折楊柳歌辭》:「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再如兩曲《地驅樂歌》:「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驅羊入谷,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用語直接,毫無忸怩之態,很好地體現了北方人民的豪爽性格。北方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是《木蘭詩》,這首長篇敘事詩成功地塑造了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