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王下班回家,看到兒子抱著一盤葡萄,守在妹妹身邊,一顆一顆的幫妹妹剝葡萄吃,女兒聚精會神的玩著哥哥的平板,一會兒張嘴,一會兒吐核兒,悠閒地享受著哥哥的伺候。
這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終於看到兩兄妹這麼和睦的景象了,小王趕緊掏出手機記錄了下來。
原來在幾個小時前,哥哥放學回家,情緒有點兒低落的進了自己的房間,小機靈妹妹悄悄的跟著哥哥溜了進去,看到哥哥慢慢從書包里拿出一張考卷,「83分,哥哥你考了83分!」
妹妹一下子站到了哥哥面前,「你別說啦!我這次沒考好!」
哥哥著急的捂上了妹妹的嘴,「你能不告訴媽媽嗎?」
哥哥哀求的看著妹妹,
「我當然告訴媽媽,告訴媽媽,媽媽會揍你的,要不你答應我一個條件?你讓我玩兒會兒你的平板,還有,我想吃葡萄了,你喂我!」
於是,就出現了小王回家看到的一幕。
妹妹是家裡的小公主,也是個小機靈鬼兒,小嘴哄的家裡的大人都喜歡他,哥哥不愛說話,平時又很淘氣,經常被爸媽批評。
每當媽媽晚上輔導作業「暴怒」的時候,妹妹都會給媽媽端杯水或者送個吃的東西,這個時候,小王總會對兒子說:「你看看你妹妹!要不是為了你的學習,我多陪你妹妹玩兒會兒不好麼?」
雖然小王兩口子心裡一直覺的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心眼兒,但是實際上,偏疼小女兒已經成了家裡的實情。
在人們的想像中,哥哥和妹妹的組合是最讓別人羨慕的,但是實際生活中,也經常會有「雞飛狗跳」的情況發生,兄妹間對外是親生的,但是在家裡,就是「爭寵」的對手。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我就奇怪,我妹妹今天對我怎麼這麼好,還給我留了一塊兒西瓜。」
孩子之間存在著惡作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需要參與扮演一定的角色嗎?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救弱勢的一方於水火嗎?
「讓著小的」這是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觀念,只要家裡的兩個寶貝兒發生衝突,家長一般的做法就是,首先衝過去,批評大娃:「你是哥哥,就不能讓著妹妹麼?」
平時對於大娃的教育也是:「他是弟弟,你要讓著他,照顧他!」
01.寬容教育很必要,但是不是片面的只要求大寶
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照顧弱小,這是美德,需要培養。
但是,無條件的寬容,會讓大寶感覺到深深的自卑,認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無關緊要的,自己是一個不重要的人,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會變得懦弱,不敢爭取本應屬於自己的權利。
而作為從小被過度照顧和寬容的二寶,會養成霸道的性格。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教育大寶寬容的時候,也要同時教育二寶,這是你的哥哥,她並不比你大幾歲,所以,平時,你也要謙讓哥哥,懂得分享。
02.孩子間的衝突儘量讓他們自己解決
教育專家說,在家裡的兩個寶貝發生衝突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參與解決糾紛,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多數是在尋求家長對自己的關注,家長的出現就是對一方的支持,另一方在下次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會首先尋求家長的保護。
孩子間的矛盾,就讓他們在玩耍中自己解決吧。
03.多「寵」一些自己家大娃
每個二胎家庭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二寶出生前,誰還不是這個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啦?自從有了二寶,家裡的關注點一下子轉到了「弱小」的弟弟妹妹身上,其實大寶的心裡會多少有些失落,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多多的照顧大寶的心情,有時候,即使是大寶犯了錯,也要首先安慰大寶,然後在慢慢講道理。
兩個孩子的生活,多了一些忙亂,也多了許多教育的「難題」,但是,許多年後,看到兩個孩子互相扶持,相親相愛的畫面,是多麼美好啊!
互動小窗口:家長們的孩子們相處和諧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