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作為紅軍長征路上的重要戰略根據地,長征精神始終激勵著阿壩兒女。
前不久確立的未來全域旅遊發展「九大品牌」。「大長征」也作為阿壩州一張亮眼的名片光榮上榜。
那阿壩州憑什麼代表這段紅色歷史?今天,小編就要好好給您說道說道,「大長征」和阿壩州的故事。
什麼是大長征?
8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如滾滾鐵流,長驅數萬里,戰強敵、跨激流、翻雪山、過草地,完成震驚世界的萬里長征!
而雪山草地作為長征艱苦卓絕的代名詞早已彪炳史冊。
若將紅軍長征的歲月鎖定在雪山草地的16個月,目光自然會聚焦到紅軍率先進入的阿壩州。
多年來,身為「大長征」艱苦歲月的代表,阿壩州一直為弘揚紅色文化努力著。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軍長征85周年,阿壩州紅色文化再出發,還火上了央視呢!
不久前阿壩州旅發大會上也提到:「大長征」要大力實施「雪山草地」長徵文化公園和長徵文化線路保護示範段項目。
阿壩州要積極推出「重走長征路」等紅色活動,努力建好長征幹部學院。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阿壩州必須擁有姓名。
大長征,阿壩州的紅色歲月
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紅軍長征途經阿壩州,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阿壩州轉戰停留16個月。
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埡口山等8座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跡罕至的大沼澤。
並在阿壩州召開了兩河口會議、毛爾蓋會議、蘆花會議、巴西會議等10次中央政治局會議。
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格勒得沙共和國,創造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長征史詩。
阿壩州是長征途中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最多的地區,全州13個縣(市)均是革命老區縣。
大長征是紅軍長征繼遵義會議之後的重要轉折點,也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更是中華民族命運的轉折點。
紅軍累計活動時間最長,召開重要會議最多,面臨的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也是阿壩州。
咱們阿壩,是當年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原」的主要發生地,也一直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展地。
大長征,走過最艱辛的路
二萬五千里的大長征,走過最艱辛的路,用青春和熱血向世人托舉起了雪山草地的傳奇,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阿壩兒女!
小 金
小金,阿壩州最具歷史的紅色名城,這裡道不盡的紅色情。
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自古便有「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力不可攀」的形容詞。
雪山氣候多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紅軍們靠著頑強的意志力翻過了連本地人都害怕的雪山。
它見證了紅軍們堅韌的意志力,同時也見證了重要的歷史時刻。
1935年26日至28日,著名的「兩河口會議」在此召開,此次會議奠定了中央北上戰略方針的基礎。
現在,小金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已經成為了小金縣一張亮眼的名片。
馬爾康
馬爾康,藏語意為「火苗旺盛的地方」,自古便是咽喉要道和地域區位中心。
這裡經歷過多個戰事同時還有兩個重要會議遺址,分別是卓克基會議和卓木碉會議。
夢筆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距馬爾康縣城30公里。
曾經紅軍三次進出馬爾康,籌集大量糧食,播撒革命火種,為後人留下了多不勝數的紅軍故事和長征精神。
如今的馬爾康發展越來越好,作為州府,肩負起紅色文化的發展使命,繼承優良的紅色傳承。
紅 原
紅原縣是紅軍長征三過草地的一部分,茫茫開闊的大草原,天氣變化無常,紅軍入夜徹夜寒冷至極。
更嚴重的問題是糧食的匱乏,紅軍只得挖野菜、煮皮帶、喝涼水,想盡一切辦法充飢。
紅原大草原的核心區為日乾喬大沼澤,有「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這座不朽的豐碑,將紅軍長征這段歷史深深地銘刻在所有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力量。
這片草地鐫刻下中國革命史上那段最為艱難、最為悲壯的征程。
松 潘
圖片來源 重走長征路
1935年7月8號,毛澤東與中央紅軍離開卓克基後,一路向東向北,連續翻越了雅克夏、昌德和達古三座大雪山。
先後在黑水縣境內的蘆花鎮,松潘縣的毛爾蓋地區停留,並相繼召開了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爾蓋會議。
如今,著名的紅軍長征紀念館便修築在這裡。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坐落於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是全國唯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的總碑園。
它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人,紀念紅軍長征這一人類史上的奇蹟而決定修建的。
於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竣工,占地面積為299畝,由紅軍長征紀念館、大型花崗石群雕以及主碑三大部分組成。
恢弘氣派的大門口紅旗飄飄,象徵著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大長征」。
整個紀念館在雪山草地的自然風貌上加以大量文字材料和形象,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全過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
如果你有時間,一定要來重走長征路。
紅色線路推薦
成都—小金(紅軍達維會師橋)—兩河口會議遺址—馬爾康(卓克基會議遺址)—刷經寺—紅原—瓦切(紅軍長征紀念)—若爾蓋(巴西會議遺址)—川主寺紅軍紀念碑碑園——黑水(蘆花會議會址)—茂縣—汶川—成都
長征歲月歲已過去
但太多震撼的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
那麼,你一定要來阿壩
因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