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銷量冠軍」

2020-10-20     爽爽侃車

侯社長講座No.12

前幾期我們講了一些日本和美國的「本土車」。而今天,社長要和大家介紹一款更加神奇的「本土車」,他就是 - 雪佛蘭科沃茲

01. 神奇科沃茲

說到科沃茲,這台車的過往故事可以說是非常有趣且離奇的...

國內的第一代科沃茲(參數|圖片),英文名字叫Cavalier

Cavalier這個名字,來源於美國2000年左右的一款熱銷緊湊級車型。那個年代通用的車型雖然銷量不錯(Cavalier的年銷量可達到30萬),但碰撞安全性都存在一些問題。後來Cavalier這個名字被棄用,下一代車型改為叫Cobalt,再下一代,就成了那年紅遍大江南北的Cruze - 科魯茲(參數|圖片)了。

Cavalier Coupe

Cobalt Coupe

Cruze Sedan

而第一代科沃茲,英文名字叫Cavalier,只是用回了當年被棄用的英文名字而已。這輛車和科魯茲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反倒是和別克英朗(參數|圖片)的關係比較接近 - 是英朗的短軸距版本

上汽通用基於英朗,縮短了40mm軸距,並將後橋替換為扭力梁,以降低產品的定位,布局在科魯茲之下。

第一代科沃茲尺寸

4544*1779*1467 |軸距2600 | 前後輪距 1538/1539

別克全新英朗尺寸

4587*1798*1463 |軸距2640 | 前後輪距 1538/1541

雖然定位略低,但第一代科沃茲,還是一款比較實用的產品的,各方面技術都比較成熟穩定。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 明星車型,是 第二代科沃茲

02. 第二代科沃茲

第二代科沃茲則換了一個路數。

相比較第一代科沃茲,第二代產品在長度,寬度,輪距方面都縮小了,軸距保持不變。

第一代科沃茲尺寸

4544*1779*1467 |軸距2600 | 前後輪距 1538/1539

第二代科沃茲尺寸

4474*1730*1471 |軸距2600 | 前後輪距 1500/1504

第一代科沃茲,可以說是個「緊湊級」轎車縮短而來,而第二代則成了將「小型車」拉長而來。

打個比方,第一代科沃茲,按照大眾的邏輯,就是將朗逸(參數|圖片)縮短而來的。而第二代科沃茲,則更像是「桑塔納(參數|圖片)」,一款從Polo拉長而來的產品。

但有一說一,第二代科沃茲是一款很漂亮的車。

無論是外觀造型,還是內飾的風格,可以說要比同級別的競爭對手 - 桑塔納,捷達,陽光之類的產品要漂亮很多。

偶爾社長在路上看到 Redline版本的第二代科沃茲,還會忍不住多看兩眼,確實非常好看。

不過,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對這些「外在」的內容,並不是很感冒。

無論是桑塔納,捷達,還是日產陽光,針對的客戶都是那些預算相對拮据,注重品牌和實用性的中年男性客戶。

這時候,良好的品牌形象,與產品一貫的口碑,比如省油,保值等因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要遠遠大於內飾外觀的好看。

另外,科沃茲換代的時候,也同步換上了三缸發動機 - 即便是動力提升,油耗下降,但在這些保守的客戶看來,新的理念,還是很難被接受的。

03. 巴西的熱銷

第二代科沃茲的 英文名,從Cavalier,改為了 Onix

而這個改動是頗為有趣的 - 因為Onix這款車型,其實是一款主要在巴西銷售的產品。

也就是說,雖然第一代科沃茲,是一款「中國本土車」。但到了第二代產品,Onix的名字,則體現著科沃茲的「巴西身份」

社長當年對巴西的產品也略有研究。上一代的Onix,是一款尺寸很小的兩廂車,而三廂版本叫Prisma。

具體長這個樣子。(現在由於新Onix上市,老Onix改名為Joy)

而這一代Onix, 三廂版本叫做Onix Plus- 就是 國內的科沃茲了。

我們從外觀內飾便可以看出,產品力的提升,是根本性的。

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導致了Onix的持續熱銷。在巴西,Onix牢牢占據著汽車市場銷量的第一名,Onix Plus也尾隨其後,排名第三。

上一代Onix的內飾

新一代Onix – 第二代科沃茲的內飾

可以說,這兩款車型是巴西的「國民車」。

04. 天差地別的原因

其實,像第二代科沃茲這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的現象,也是非常有趣的。

這也與金磚四國不同的發展狀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所謂的金磚四國 - BRIC,分別是 Brazil - 巴西,Russia - 俄羅斯,India - 印度,和China - 中國。

可以說這四個國家,是發展中國家裡發展最好的一個小團隊。但是,在這四個國家中,也存在著不同的發展狀態。

從經濟角度,中國是妥妥的第一名,將其他三個國家遠遠拋在了後面。

這也造成了 中國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 豪華車的銷量節節攀升

同時,科技的發展,也造成了中國大量湧現的 「新造車勢力」,比如蔚來,小鵬,理想等科技型汽車企業出現。

這在金磚其他三國,是完全沒有出現的場景。

位於合資品牌產品線最末端的第二代科沃茲,也隨著這種趨勢,慢慢在中國失去了產品的競爭力 - 中國消費者還是想要更大一些的汽車。

而從汽車產品需求角度,金磚四國的需求也截然不同。

巴西的國民車是小型車,同時巴西是產油國,同時也是產糖國。對油耗並不敏感,但需要能夠燃燒乙醇含量85%,甚至100%乙醇的發動機。至於是否是三缸機,並不重要。雪佛蘭在當地是強勢品牌,所以科沃茲的銷量非常優秀。

印度人口眾多,基礎設施建設非常差,人均收入很低。微型車在印度是主力,價格越低越好,同時需要右舵車型,以及柴油發動機。在這裡,擅長開發微型車的鈴木成了主力。而科沃茲在印度,是相當「豪華」的產品了。

俄羅斯則是高寒地區,西邊靠近歐洲,發展相對較好,遠東地區則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對俄羅斯來說,耐寒,耐鹽,四驅車型,是他們的主力需求,而安全性方面則暫時不考慮太多。

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豪華車,MPV,緊湊級轎車,緊湊級城市SUV,是這個國家的主流需求。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出現的純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成了新的方向。

看完了這些,相信讀者朋友們對於「科沃茲」為啥「牆內開花牆外香」,大概應該清楚了一些了 – 汽車終歸是要適應市場環境,有些車不一定適合中國,但不代表不適合其他的國家。

原創 :侯社長

校對 :李瀟洒

編輯 :佩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l7vQ3UBLq-Ct6CZvq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