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最受傷孩子的一件事:抱得太緊的愛

2019-12-06     愛夢教育家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如何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點贊最高的那個回答說:


寵著他,慣著他,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他以為世界不過如此,天下大可去得,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裡毀掉他。


看上去很可怕是嗎?但實際上,很多家庭的家長正在這樣做。



抱得太緊的愛,就是另一種傷害。


關於家長如何處理對子女的教育和愛護程度,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他的新書《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中,給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答案:


父母的習慣真的很重要,真正的愛並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任何的你想得到的都要有付出。


在文章中,俞敏洪並不是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而是針對性的提出條件進行交換,比如買玩具可以,但是需要孩子先把課文背出來。


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你付出勞動才能換取你所要的。



01

最好的教育

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說到言傳身教,最打動我的,還是他和孩子之間的一則故事:


有一次,孩子想要一個新的iPad,但是最新款要5000塊錢,而那5000塊錢相當於,家裡保姆阿姨從早上6點半干到晚上9點,連續干1個月才能拿到這份錢。


孩子不以為然的說:「你又不是沒錢。」


俞敏洪當時就說了一句:「我的錢關你屁事!」


他並沒有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提出了一個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可以實操的方法,也就是把20本書讀完,而且還要把書中間的內容講給他聽,等他確認後才能給他買iPad。


孩子聽完丟下一句「那我不要了」,俞敏洪也回了一句「不要拉倒,誰的錢也不是風吹來的」。


最後,一番思想鬥爭之後,孩子還是乖乖按照要求去認真讀書。


俞敏洪用親身經歷說明:


孩子從小到大任何想要的東西必須加倍努力的付出,沒商量的餘地。


也只有如此,孩子才能養成自己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最後肯定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養成一個什麼都不會幹的「巨嬰」。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令人印象深刻,蘇家的二兒子蘇明成就是個被慣壞了的孩子。


蘇家3兄妹中,蘇母重男輕女,老二蘇明成巧舌如簧,最會哄母親開心,於是蘇母最看重的就是自己這個二兒子。



蘇母把大部分的關注和愛都給了蘇明成,蘇明玉上補習班1000塊錢的補習費捨不得出,蘇明成2000塊錢的畢業旅行費隨手就給。


蘇明成放假回家什麼都不幹,還讓妹妹蘇明玉給他洗衣服。



蘇明玉考上清華,蘇母卻硬逼她去讀免費的師範生,只為了省錢給兒子花。而蘇明成連二本都沒考上,蘇母卻托關係花錢讓他上大學。




一流的父母成就孩子,三流的父母只會成全孩子。


即使蘇母拼勁全力給蘇明成提供最好的資源,可是他最終還是走向不幸:


長大後啃老,結婚買房都要父母出錢;固執的非要證明男人的面子而去投資,結果投資失敗,迫使妻子離他而去;做事從不反思自己,反而覺得一切都是他人的錯。



什麼都是一要就給,什麼都是無條件付出,到最後只會讓孩子覺得全世界都得聽他的,


這恰恰不是父母給孩子的愛,而是另一種傷害。


而這樣的傷害,原本父母可以不用給。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強調,人是體驗的總和。每個孩子都有自我成長的權利,他的道路應該自己走,父母不能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孩子的一生,應該成為他最好的自己。



02

年輕人理解世界的第一步

是從理解自己開始


俞敏洪認為,一個人想要更好的自我發展,必須學會自我教育。實際上他的人生經歷,就是個不斷自我教育的過程。


作為曾經的落榜生,他參加了3次高考才考上北大。


作為班上僅有的3個農村孩子之一,他和城市同學的英語水平,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但他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學霸。


經歷過三次留學失敗,他並沒有歸因於原生家庭的不好,而恰恰是這樣的逆境壓迫,讓他因此走上了創辦新東方的道路。


就像他在書中說的那樣:


正因為沒有什麼可以依靠,所以養成了凡事靠自己的能力和習慣。


面對當今同樣迷茫彷徨的年輕人,他分享了自己的獨到經驗:



1、確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及時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標


俞敏洪在文章解釋說,他能走到今天就是知道自己後面應該幹什麼,比如在農村的時候自己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就是要考大學,不考上大學就不罷休。到了北大呢,又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從當教師到出國留學,到最後自己創業做新東方。


這都是圍繞著不同的目標,進行不斷調整而推進的。



2、願意為目標付出汗水和努力


任何事情不僅僅是定完目標就完了,定目標只是第一步,俞敏洪在文章提到,自己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為大部分自己的目標都完成了,而為了完成這些目標,他更是養成了:


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2點睡覺的工作習慣。



3、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把重要的時間浪費在重要的事情上面,意味著你必須保持高度專注力,一心一意在一段時間內專注做最重要的事,往往最容易收到最好的效果。



4、保持進步心態,不斷敦促自己努力學習


俞敏洪在文章中解釋說,自己曾經因為在學校患肺結核而住院治療,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下學習的腳步,反而是在那年讀了大概二三百本書,背了一萬個單詞,而這些東西都給他後來的人生髮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5、向優秀的人看齊,和優秀的人交往


人是一種社交動物,和優秀的人交往,不知不覺就會被他們所影響,向他們學習。


他正是因為踏入北大,認識了諸如徐小平、王強這樣的優秀同學,後來創辦新東方又認識了柳傳志、馬雲這樣的優秀企業家,他們的境界和智慧也讓俞老師受到了巨大的啟發和影響。



6、保持道德的底線,不為自己的利益和慾望去改變自己做人的底線


一個人在成長和生活中,最難得是保持一份真誠和善良,就好比一些非常優秀的企業家,最後官商勾結,把企業也做壞了。


那如何去保持自己的底線呢?


俞敏洪說,那就是不管你面對什麼樣的誘惑,都要保持自己的真誠和善良,不會因為利益和慾望去傷害別人。


03

教育的本質

是讓人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你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你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


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俞敏洪提到一個關鍵詞——全人教育,這講的不只是知識教育,更是幫助學生提高德、智、體、美、情、群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


如果教育者只關注孩子的成績,不考慮孩子的全面發展,又如何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呢?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一段話,這也這本新書書名的來源: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管你是為人父母,還是一個年輕人,或是教育行業的從業者,這本新書,都會給你帶來啟發。


我相信,只要有一句話你聽進去,產生了共鳴,帶來了改變,就會給你或你的孩子、學生帶來命運的轉折。


我們期待著你的改變一定會實現!


來源:智慧父母課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k9-3W4BMH2_cNUgsiU0.html







答應我,好麼

2020-04-04





這個年很靜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