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宏丨《彎彎山路變通衢》

2020-01-01   永春網e


彎彎山路變通衢

作者丨鄭志宏

(作品獲得徵文比賽二等獎)


周末又騎上摩托車從縣城出發,在北環路口拐進通往老家的345縣道,一路的閒情,一路的歡歌。道路兩旁綠樹新花不斷入眼來,是如此的舒適。走在這條再熟悉不過的道路上,思緒也隨著車輪一下子翻騰起來。

小時候,345縣道叫做三郊線,經過老家這段路也叫永仙公路,是永春通往仙游、福州的國道。雖是國道,寬也不過五六米,兩輛車交會還需些許的功夫。那時外公家在城郊,離我們有近二十公里的路程,我們在放假時常會和母親坐著班車(公共汽車)到外公家小住。那時永仙公路是山路十八彎,路面坑坑窪窪,班車總是一路顛簸一路喘著粗氣不情願地在山路上移動著,屁顛屁顛地大半天的才走完了我們已望斷秋水的路程……


記得在讀小學的一個暑假,父親為方便家裡的勞作,在城裡買了一輛板車。因父親工作忙,母親要到城裡將板車拉回家,從城裡到家有近二十公里的山路,或是因為好奇,或是因為能獲得一次進城的機會又能到外公家蹭吃些好吃的東西,我們姐弟三人竟都吵著要跟母親到城裡去拉板車,雖然我們知道山路的崎嶇。臨近中午在外公家早早吃完午飯,我們頂著烈日開始了這次的「浪漫」旅途。一路上,我們一邊幫母親推著板車,一邊還不時在騰著熱氣的山路上打鬧,偶爾能見到一二輛大車從身旁緩緩而過。當走到一個叫嶺頭庵腳下時,母親讓我們休息休息,從嶺底到嶺上有七八公里,而且山路彎曲又陡峭。爬了一段坡路後,大家都累得大汗淋漓,先前的歡騰早已被上氣不接下氣所代替了……直到星星兒在天空兒閃爍時,我們才三步拖著兩步到家。這次「旅途」到現在還記憶深刻,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烙印。

到了我讀中學時,這條從家門前經過的山路開始鋪上了柏油成了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公路,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車也開始多了起來。而家鄉的柑橘產業也開始發展起來了,那滿山的桔子通過這條門前的山路運載到泉州、福州、上海、北京……鄉鄰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將滿山的希望通過這條國道變成了收穫。大家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先低矮的土房子變成了鋼筋水泥房,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漸漸地這條道路也承載不下鄉村前進的步伐。小客車、大貨車、貨櫃常常把道路擠得有些喘不過氣來。為了提升道路通行水平,後來三郊線進行了改道,從縣城通往外山連接仙游,變成更加寬闊的的水泥公路,而原來的三郊線,也就是我家門前的永仙公路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改成了345縣道,雖然道路改了,但老家的蘆柑產業還是如火如荼地發展,那條山道一樣制約著家鄉的發展,後來上級政府經過統籌考慮,在新三郊線一處較為平緩路段開通了一條兩車道的水泥路連接345縣道,這樣老家的道路更加暢通。路通人勤,鄉鄰們的生活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你看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開進家門,紅火的日子寫在了鄉親的臉上。

不經意間時光飛逝,九十年代,縣裡開通了泉三高速,近幾年又開通了經過老家的莆永高速。一個多小時北上到福州,南下可直達廈門,如此的高速,真令人無比歡心雀躍。前幾年,345縣道又全段鋪上了水泥路,加寬了路基,路變得更加寬敞。而現在車多了,反而這條縣道過往的車輛卻少了,我知道大家已習慣走高速了,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大家喜歡享受著快捷的速度。


而我每次回老家總還是喜歡走這條經過家門口的永仙公路,我喜歡享受這樣的寧靜。最喜夏日傍晚騎著車慢悠悠地在乾淨的山路上行駛。此時,山路兩旁樹木茂盛,路旁時時跳出幾株開得正艷的野花,還有滿樹凈是潔白花朵的桐樹,一路清風習習,鳥鳴水澗,一幅如此靜美的山道圖片。車到嶺頭庵頂,還是習慣停下車,欣賞一下美麗的嶺頭庵景區。遠眺著如彩虹般的高速路盤旋于山間,知道那疾馳的各色車輛里有著遊子的歸心,還有收穫的豐盈喜悅。

再順著山路往前的方向望前,知道過了這個嶺離家就不遠了……



這條在永春東邊群山中蜿蜒騰躍的345縣道公路,將一路的村莊、田野、山巒連接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線;也連接起鄉村與城市,連接著遊子與家,連接著希望與未來。


消息來源丨永春網

作者丨鄭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