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我軍六大「不知名」敗仗(一)——沙嶺戰役

2020-09-30     歲月的交錯

原標題:解放戰爭中我軍六大「不知名」敗仗(一)——沙嶺戰役

1946年1月13日,國共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正式生效。但在全國範圍內,特別是東北,國民黨軍並未停止對解放區的進攻,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面。

沙嶺位於遼西平原,東憑大遼河距盤山50餘里,是個較大的村鎮。沙嶺戰鬥是國軍五大主力之新六軍初到東北以來與解放軍的第一次交手。2月11日,新6軍一部進占沙嶺地區。16日傍晚,解放軍發起沙嶺戰鬥,因傷亡過重,主動撤出戰鬥。

一、雙方兵力: 國軍方面:新6軍第22師66團主力5個連、師教導營,共3000餘人。解放軍方面: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6個團,另以1個師在沙嶺外圍附近打援。

二、戰役過程:

沙嶺戰役是北民主聯軍於國民黨軍隊於沙嶺村展開的一次戰役,沙嶺戰役歷時兩晝三夜,殲國民黨軍674名,東北民主聯軍傷亡2157人。

1946年2月11日,國民黨新六軍二十二師六十六團及師教導營共2000餘人占領盤山縣沙嶺村。東北民主聯軍集中六個團的優勢兵力準備攻殲沙嶺之敵。國民黨軍在沙嶺村、七台子、馬家店布防,構成三角之勢。

2月16日17時,戰鬥打響。東北民主聯軍三十一團進攻沙嶺村東北高地,以慘重代價於次日拂曉前占領了高地。16日19時,東北民主聯軍二十八團在村西南發起進攻,幾次突擊均未成功,五營指戰員全部陣亡。東北民主聯軍二十九團在黃昏後包圍馬家店,一夜攻擊無進展,二營指戰員全部犧牲。民主聯軍三十二團在九台子北擔任警戒,當晚殲滅國民黨一個連的警戒分隊,但東北民主聯軍連長肖永華孤身沖入敵陣,壯烈犧牲。

17日拂曉,東北民主聯軍全部撤出火線,於當晚22時,發起總攻,激戰一夜突破前沿陣地,18日白天,東北民主聯軍投入3個團向村內突破,因傷亡慘重退出。是日黃昏,東北民主聯軍誤認為國民黨軍撤退,遂大膽開進,突遭反擊,傷亡慘重。19日,東北民主聯軍撤出戰鬥,國民黨軍也竄回盤山。 沙嶺戰役歷時兩晝三夜,殲國民黨軍674名,東北民主聯軍傷亡2157人。

三、戰役分析:

解放軍主動發起沙嶺戰鬥,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其作戰企圖是以優勢兵力,一口吃掉看似兵力單薄的新六軍在沙嶺地區守軍。但通過實戰證明,解放軍對新到東北的國軍精銳部隊戰鬥力估計不足,在作戰中吃了大虧,最後還被迫撤出戰鬥。據解放軍戰史記載:我於沙嶺,經過一晝三夜約48小時的激烈戰鬥,於敵新6軍22師66團以慘重挫傷,殲敵674名,但我付出傷亡減員2159名的代價。特別是戰鬥骨幹和幹部傷亡過大,部隊銳氣也受到了嚴重挫傷。

沙嶺戰鬥後,4縱各旅團召開烈士追悼大會上,幾乎人人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當地群眾送的輓聯寫到:「惜見戰士英勇慷慨死,遼河兩岸草木皆揮淚。」 4縱「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的歌謠就產生在這個悲壯的時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hkN3XQBd8y1i3sJIw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