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市氣象局發布重要天氣預報,預計21日夜間至22日白天我市將出現大雨到暴雨天氣過程,全市進入預警狀態,但是等了一天,卻沒有等到暴雨的出現。實際數據顯示:22日7時~23日7時全市出現小到中雨,中雨主要集中在土右旗東南部,全市平均降水量8毫米。與之前預報的大雨到暴雨相差甚遠。很多市民開始吐槽天氣預報不準。22日晚,市氣象局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進行解釋。
22日晚,市氣象局微信公眾號《包頭氣象》與《鹿城氣象》發布解釋信息:《「瓢潑大盆」變「蒙蒙綿綿」,氣象人們有話說》。文章解釋稱:天氣預報沒那麼簡單,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引發天氣預報偏差有四大原因。首先因為大氣運動是非線性的,一個小小的波動都可能引起大氣的千變萬化,陰晴冷暖、雨雪風霜,各種天氣產生和變化,都是由大氣不斷運動造成的,而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帶來天氣巨大的轉變;其次,氣象觀測網絡還做不到「疏而不漏」。氣象探測已發展成為覆蓋地基、空基、天基的立體觀測系統,但這個立體觀測系統對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會有疏漏,好比大網撈小魚,觀測資料可能有誤差;再次,因為現代天氣預報,更準確地說是通過複雜的數學方程來計算天氣,如果手算,至少需要100個人半個月的時間才可以算出第二天的天氣,而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只需要幾秒鐘。儘管如此,大氣環流的真實狀態也無法100%被模擬出來。最後,因為預報員並不是預報數據的搬運工,還要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訂正。不同的預報員在面對複雜天氣時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22日的大雨到暴雨為何沒有落在我市?解釋文章也展示了降水過程實況圖,從圖上來看,「降水的位置、走勢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大雨、暴雨的落區偏南了一點。原因是副熱帶高壓這個『小淘氣』走到半路就歇了,導致充足的水汽沒辦法沿著它的外圍輸送到包頭,結果從大到暴雨下成了小到中雨」。文章還稱,氣象人寧願未雨綢繆也要把可能的危險告訴大家,防患於未然總比亡羊補牢好得多,而且天氣預報永遠不可能做到100%準確,現在降水預報的準確率已經可以達到87%左右,氣象部門會不斷努力,不放過任何一次天氣過程,無限接近這個100%。
此外,本周全市以多雲天氣為主。26日夜間至27日有小雨,偏西風2~3級。本周內平均氣溫,山南17℃~30℃,山北15℃~28℃,能見度較好,紫外線較強。氣溫適宜,午後容易出現對流性天氣及分布不均的陣發性降水。
(記者:李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