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這就是中國》,聽張維為說「中國人,你要自信」!

2019-11-11     人間閒話

在網上,有一段視頻,是張維為教授在復旦大學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一段演講,主題是叫「中國人,你要自信」,點擊量已經過億。

一檔由張維為作為主講人的全新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在東方衛視熱播。節目中採用「演講+真人秀」的模式,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話語:解讀中國本來面目

在中國的電視熒幕上,這是第一檔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政論節目。按照張維為的話說,他和節目組走進一片「無人區」,而這檔節目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點上推出,也彰顯著勇於探索的精神。

這究竟是一檔什麼形式的節目呢?這檔周播的節目每期將選擇一個熱門話題,用兩條主線來表現:真人秀和演講。張維為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展開演講,並與現場年輕人熱烈討論並辯論,最終傳遞出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的優勢和先進性。其中搜集問題,提出問題的愛國青年都是經常在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時政類自媒體「觀視頻工作室」和「觀察者網」中,長期積累並熱衷於討論國家發展進步的青年。而問題篩選者,則由國內資深時政記者、編輯和中國模式研究專家組成的策劃組。問題的解決者,便是張維為。

節目的名字大氣自信,希望讓更多人通過這檔節目了解中國,將從前那些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話,說給自己聽。畢竟生長在中國,對於中國什麼樣,好多人心裡明白,卻講不出來。所以需要有人系統地告訴我們中國人憑什麼自信,該怎麼自信;乃至於,面對一個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一些恐怕不會太高興的人,會怎樣表現自己的不高興。

通過節目,平地起高樓,重建一個屬於中國人的話語權。不再把評價我們的權力,盲目地放在別人的手裡。觀眾可以更清楚了解到中國本來的樣子,中國就是要有中國自己的樣子。

高端智庫:講述聽得懂的真理

節目的核心人物張維為教授,不僅是中國知名的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更擔任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翻譯,其中就包括鄧小平同志。雖然節目是思想性的內容,但並不擔心大家會聽不懂,「我的演講點擊量過億,另一面我的 『思考中國三部曲』系列(《中國震撼》《中國觸動》《中國超越》)銷量過百萬,都說明我的話大家都是聽得懂的。」

張維為是個喜歡預測中國未來、也預測得很準的人。依然記得8年前,美國著名的自由派學者福山來到上海與他見面,當時正值「埃及之春」爆發不久,福山固執己見:「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代表了人類歷史的最高階段,在這個意義上,歷史終結了。」福山預測中國也可能爆發「埃及之春」,張維為表示否認,並預測「埃及之春」不久將變成「埃及之冬」,並告訴福山美國政治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不亞於中國。時過境遷,「埃及之春」早已變成了「埃及之冬」,福山坐在溫暖舒適的高鐵上橫穿中原大地時,也坦承「美國的問題在不斷惡化」

在節目中,張維為教授結合了自己行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豐富閱歷,及其對於中國5000年文化發展的深入研究,向觀眾大方分享了個人政治視角的「經緯度」。在即將開播的首期節目中,主講人張維為教授將從「定位中國」出發,為觀眾講述中國發展從「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的崛起之路,趣味解讀中國「韜光養晦」背後的「樹欲靜而風不止」,深度講解了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該如何重新「定位中國」,為關心國事的青年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課。

此外,每一期節目張維為都會留一些時間,與現場觀眾相互討論,讓觀眾產生「我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的參與感,樹立「中國自信」的新認知。節目通過台下故事與台上討論的互相補充,把當期話題講深講透。「我交流之後,發現中國90後、95後的年輕人更加自信。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把我問倒的。」張維為說,「我從不懼怕任何問題,就和我們的國家一樣,從不迴避任何問題,因為真理是越辯越明的。」《這就是中國》自今晚起將在東方衛視,每周一晚21點30分播出。(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馬上評:長大中的中國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中國人,你要自信」?

鄭若麟先生曾感慨:「我們民間有一種說法,毛澤東時代我們解決了『挨打』的問題,鄧小平時代我們解決了『挨餓』的問題,今天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挨罵』的問題。」那麼為什麼總是在「挨罵」呢?張維為作答:「用專家的語言來說,就是話語權。」

挨罵有兩種。做錯事,挨罵天經地義;但每個孩子都經歷過明明沒有做錯,只因為跟師長的想法不一樣,就成了大錯——為什麼襪子一定要放在椅子上,不可以放在床腳,儘管並不知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一定要早睡早起,不可以晚睡晚起,哪怕夜裡溫書的效率明明更高……難道只有遵循西方的政治體制和價值觀念,才是值得誇讚的乖寶寶,否則就是人類文明的異類、叛徒?

中國就忍著一口氣,在改革開放後的40年里,把經濟規模增長了近35倍。據統計,1990年-2016年中國總消費增長990%,增速是美國的五倍多;1981年至2013年,中國減貧人數為8.53億,占全世界減貧人數的75%。按購買力平價理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報告,在2014年,中國經濟規模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拿著這份成績單,向世界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確。

「中國人一直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鄧小平當年講韜光養晦的時候,中國的經濟規模比俄羅斯還小,但今天俄羅斯的經濟規模大約是我們廣東省的規模。」張維為打起比方,「換句話說,你已經長成了姚明的個頭,你還想躲在潘長江後面,實際上這是很難的。」(吳翔)

>>>節目現場激辯摘錄

問:有一個說法,全球的霸主一百年一換,就像曾經的荷蘭。荷蘭作為海上馬車夫統治了一百多年,美國靠它的製造業以及發戰爭財也差不多一百年了。那麼我們中國是否會在接下來這一百年達到霸主的地位?

答:假設這個推論是正確的,也是西方國家的邏輯。實際上中國人不大認同這種邏輯,因為中國是個五千年文明古國,這個文明沒有中斷過。在歷史上多數的時間內,中國是領先西方的。西方覺得要失去第一,以後可能中國是第一,他背後的邏輯還是你贏我輸,或者我贏你輸。那麼中國覺得完全可以合作共贏。今天的超級大國,不合作共贏,在這世界上很難運作,那麼合作共贏反而會對自己有利。

問:如果西方人始終不了解我們,也不打算了解我們怎麼辦?

答:我去年10月15日在哈佛大學演講,也遇到這個問題。我說我們苦口婆心跟你一遍遍地解釋,如果你們還是不願意相信,我們可以把你們留在黑暗中,我們不在乎。真的,最後你將感到遺憾。十來年前,中國把歐洲當做戰略夥伴,計劃一起來共同發展「伽利略計劃」——歐洲的GPS定位系統,中國很認真錢都投進去了。結果歐洲人給中國拚命地設卡。中國說我們自己乾了,現在我們的「北斗」遠遠領先,早就把他們拋在不知多少公里之後了。那麼我告訴他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我說,我們不等你們的。

問:美國現在和中國貿易戰,如果它失敗了,會是什麼樣子?能否預測一下?

答:我在《中國超越》一書裡邊提到這一點了,我就說我們現在恐怕要研究,西方國家所謂已開發國家會不會變成第三世界?因為我走了所有的西方國家,我一個沒有落,全部實地考察過了,我發覺西方國家內部第三世界化比比皆是,到處都有。如果美國真的貿易戰之後或者種種原因衰敗得更快的話,如果它不能夠打敗中國,它應該跟著中國,我們叫合作共贏,這是巨大的機會。中國這麼大的體量,坦率地說,任何國家搭中國的便車,都會獲益極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YsbXG4BMH2_cNUg9J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