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廣東文網
潮汕「挽面」
「挽面」,即「絞臉」。潮汕方言「挽」乃拔的意思。 「挽面」是一種在潮汕民間流傳、利用紗線拔除臉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法。
一卷細棉線,一塊膨粉
以膨粉(白粉)敷臉作粉底,再將一根棉線纏絞成三根,並分成兩角交叉狀,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齒咬著,雙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緊,細棉線絞纏分合就像剃刀般來回在婦女的臉上「挽」。
隨著棉細線的翻轉,將面部的細毛連根絞除,乾淨又利落,接著敷上面霜,便大功告成。
「挽面」在婚前,舊貌換新顏
婚俗中提到:「婚前數日,準新娘要請福命婦人用紅紗挽面將臉上細毛拔除,謂『換新臉』,脫胎換骨成新人。」
待字閨中的姑娘一般不修臉,每當相親合意,要出嫁的前夕,新娘才要洗髮、梳妝,而且要修面。因此姑娘頭一次「挽面」是在出嫁之前,也叫「開面」。
「挽面」過後,就請鄉里的「福人」(四世同堂、兒女齊全的中老年婦女)來梳妝。「挽面」的步驟:絞汗毛、細眉毛、齊鬢角、塗胭脂。「挽面」後,小姑娘便「轉正」成為大人了。
節日氣氛濃 「挽面」風俗多
舊時貴族富戶的小姐們每隔一兩個月就要挽面一次。而一般人家婦女盛大傳統節日前,喜歡和姐妹們聚集在明亮場所,一對一地輪流「挽面」,似乎是要讓節日的氣氛首先從臉上顯露出來。
民間習俗中,服喪人家「做七」有讓弔唁者、送葬客「男剃頭,女挽面」的古俗,意思是對所有參加治喪、送葬的婦女每人都發給挽臉費,七日後必須要挽面一次。
產婦在滿月時也習慣挽一次臉,寓意臉龐如滿月美麗皎潔。此外,有些姑娘也會在過年、清明、端午等節日前「挽面」。
現代「挽面」風潮
近幾年,很多女青年仍鍾情於這種傳統的「挽面」美容。一次挽面,工夫做得細的,要將近一個鐘頭。
從前在農村,挽一次面才兩角錢。今天,有些新開張的挽麵店,一次要收幾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