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鄒平市西董街道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迅速建立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紮實做好「六個強化」,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確保轄區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強化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全面推進
快速部署。針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西董街道迅速反應,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街道主要領導任組長和總指揮,統一指揮調度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綜合協調、信息報送、醫療救治、宣傳輿情等10個工作專班,職責明晰、分工明確、密切配合,保障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廣泛發動。下發《致湖北來鄒人員的公開信》《致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倡議書》,積極發動人民群眾,廣泛動員各方力量,以最全面的防疫動員號召全街道幹部群眾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靠前指揮。街道主要領導身先士卒、以上率下,深入村居社區一線,實地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各分管領導下沉各管理區,精準包靠8個網格,現場指揮、實時調度;各管理區、各部門主動認領任務,密切配合、加強聯動,切實做好人員、物資等各項保障。
二、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氛圍,深入人心
西董街道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綜合運用「線上+線下」兩種宣傳模式,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全覆蓋宣傳體系,切實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意識,築牢疫情防控工作第一道防線。
線上宣傳,橫向到邊。積極利用微信、QQ等推送疫情防控信息,通過「美麗西董」微信公眾號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講,及時播報街道工作情況,分享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引導群眾有效提升防護意識,同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澄清謠言,避免造成群眾恐慌,維護社會穩定。截至目前,累計刊播防疫知識85條,播報防控工作動態110餘條。線下宣傳,縱向到底。在全街道範圍內廣泛張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科普小知識》等宣傳海報,還充分利用商業網點和小區門口的LED電子屏播放疫情防控宣傳標語,科學指導群眾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同時,充分利用宣傳車、宣傳音頻、廣播喇叭等各種宣傳媒介進行無縫隙、無死角宣傳。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宣傳材料50000餘份、出動宣傳車1輛、宣傳條幅390餘條、宣傳音頻13段,使疫情防控更加深入人心。
三、強化管控措施,聯防聯控,科學戰「疫」
打響「三大戰役」,把好「外防輸入」關口。一是打好「城門」守衛戰。構建防疫管控聯動機制,在西普路、廣富隧道、南外環等進入西董的通道節點及高鐵站等交通樞紐設置疫情防控卡點,指定專人進行值班值守,實行24小時晝夜輪班制,從源頭進行管控。二是打好「幹路」阻擊戰。抽調22名機關幹部在醴泉五路、西外環等街道主幹道設立8個檢查崗,同時在各企業、廠區、工地等同步設立檢查崗,對進出各關鍵路口的車輛人員做好信息登記和體溫測量。同時,充分利用山區特點,在西庵、大楊、西井等進入幾條山峪的主幹道設立聯合檢查站,增加人員數量,配強檢查力量,提高管控效果。三是打好「村居」保衛戰。嚴格實行村莊封閉管理,各村嚴密封堵進出村路口,只留一個應急通道,並依此設立檢查站,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對陌生人員、外來人員和外地車輛一律勸返,做到里不出,外不進。截至目前,街道70個村和9個小區全部設立24小時檢查站。
落實四項措施,守住「內防擴散」陣地。一是細緻排查人員,底子清。對外地返鄉人員制定詳細的排查工作機制,採取「運營商數據+電話核實+走村入戶」方式,以黨支部牽頭、村組劃片,對外來人員開展地毯式、全覆蓋排查,不留死角和盲區,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二是落實包保制度,監測准。對排查出的重點人群,嚴格實行「四包一」工作機制,每天兩次測量體溫,實時監測身體健康狀況,專人跟蹤觀察,1戶1表、1日1報,並嚴格執行14天居家隔離。截至目前,街道隔離戶全部落實「四包一」包保責任,並根據動態管理的原則,對隔離戶發生變動的,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確保第一時間配齊觀察監測人員。三是加強值班值守,管控嚴。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對過往車輛和行人堅決做到「三個不漏」,即:一車不漏做檢查、一人不漏測體溫、一項不漏全登記,切實做好全覆蓋管控。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累計2000餘名人員參與值班值守。四是全面開展消殺,阻傳播。轄區70個村全部成立防疫消毒小組,每天定時對村莊進行全面消毒查殺,切實保障群眾安全;積極協調各小區物業,加強對樓梯間、廣場等公共區域和垃圾桶等重點區域進行消毒處理,有效切斷傳播路徑;轄區企業嚴格日常消殺,每天定時對辦公室、車間、食堂及人員集聚區域進行消毒,並做好登記、按時上報。
四、強化督導巡查,壓實責任,確保落地
街道狠抓工作紀律和作風建設,從嚴落實各項防控制度和措施。成立由副科級領導幹部任組長的疫情防控督查專班。建立「主要領導全面督查、分管領導下沉督查、紀工委不定時抽查、督查組不間斷巡查」的工作機制,對轄區村莊、小區、企業進行全面督查,重點對值班值守、車輛人員登記、「四包一」責任落實等情況進行詢問驗看,每日反饋存在問題和整改要求,針對個別存在的值班不盡心、登記不到位等問題,進行全街道通報批評,有力有效地推動了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地。
五、強化後勤保障,提振精神,增強信心
街道高度重視後勤保障工作,疫情發生後,迅速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成立後勤保障小組,嚴格落實「三個到位」,強化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
防疫物資落實到位。按照「一線優先、群眾優先」的原則,積極協調上級有關部門,緊急調撥應急帳篷28頂,配發給各村、小區疫情檢查站,同時配齊體溫計、噴霧器等檢測防疫物資,累計發放2.6萬餘支口罩、13.5噸消毒用品,切實保障一線物資供應。百姓生活保障到位。西董街道聚焦群眾生活,從百姓需求和困難出發,有力協調各單位和企業,積極幫群眾代購代銷農產品,全力保障好群眾防疫期間的物資供給和生活質量。困難群眾關愛到位。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面前,西董街道始終關注困難群眾生活狀況,累計為街道300名貧困戶和486名困難群眾發放麵粉、蔬菜、口罩等價值12萬餘元的生活物資,有力保障了轄區貧困戶和困難群眾的日常生活。
六、強化嚴管厚愛,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西董街道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在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積極安排項目復工和企業復產。嚴格落實管控措施,持續提高服務質量,有力地保障了轄區各企業順利實現復工復產。
三項措施嚴管控,項目復工進入「快車道」。一是項目現場嚴格封閉管理。嚴格實行「一人一卡」制度,對體溫檢測合格、信息登記完成的人員發放工作卡,持卡入場,無卡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工作卡1000餘張。同時,根據部門和工種的不同,對每名工人劃定活動區域和範圍,嚴禁跨項目流動。二是「點對點」保障工人返崗。積極對接有關部門,為項目外地返崗復工人員提供點對點專車接送服務,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進行體溫檢測、隔離就座、消殺防疫等,並做好隨車督促引導,確保不發生交叉感染。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四川、河北、河南等地區的近600名員工以這種方式順利返崗。三是務實舉措促進本地用工。主動與建設單位對接,聚焦用工需求、傾聽企業訴求,利用網際網路、微信群等方式發布用工信息,在建築企業和本地工人之間搭建起信息互通的橋樑,實現企業與工人的雙贏。截至目前,已有130餘名本地員工順利被錄用併入場施工,在避免外來傳染和補齊人員短板的同時,有效解決了本地工人出不去的問題。
三個到位優服務,企業復產按下「加速鍵」。一是復工方案指導到位。設立駐企指導員,幫助和指導企業制定開工復工工作方案和疫情處置應急預案,明確復工流程和疫情防控責任主體,建立全環節、全流程疫情防控台帳,同時嚴格落實企業返崗人員核查制度。第一時間對企業報送的復工備案材料進行核查,並積極協調上級有關單位加快審批進度,幫助企業儘快恢復生產。二是開工難題解決到位。採取部門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經濟發展辦、安監、環保等多部門密切配合,為企業在原料運輸、工人返崗、防疫措施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並積極協調多方渠道,為企業提供4000餘個應急防疫口罩。各管理區、各村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協調幫助企業解決包括用電用水等多個實際問題,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實保障。三是防控重點細化到位。及時將復產企業日常防疫各項要求推送給企業,為企業防疫工作提供有力指導。幫助企業梳理出包括實行廠區封閉管理、嚴格職工健康監測、實行廠區全面消毒、規範人員就餐管理、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加強通勤管理與保障等6項重點防控工作,全面加強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引導企業細化生產流程,從工人上班、生產、用餐,到下班等各環節進行細化分解,採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控,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確保工人健康安全。
截至目前,轄區共有96家企業順利實現復工復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到100%。鶴伴雅苑棚戶區改造、狀元府、高鐵客運樞紐三個市重點項目全部實現復工建設。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以後的工作中,西董街道將繼續貫徹全市統一安排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以勇於擔當的勇氣和善解難題的智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全面完成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