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直鎮蓮花村一組村民李中柱,自1995年開始,在梁平、大足、武隆和貴州等地打工,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市政、環保等設施建設。通過多年打拚,他成為了該鎮外出務工的成功人士。
2014年,李中柱回到家鄉,用多年的積蓄,註冊成立了豐都縣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種養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建設豬場規模養殖
技術人員觀察生豬生長情況
豬肉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不愁銷路,豬糞還可以製成有機肥用來發展種植業,因此,李中柱認定這是一條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的好門路。
2015年,李中柱投資400萬元成立了豐都縣李家樓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蓮花村開始了他的養豬事業。2017年,他開始建設占地3500平方米的現代化的養豬場。次年3月,養豬場建成投用。
「我的養豬場設施設備先進,現代化程度較高。這樣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還能減少疾病,促進豬的生長發育。」李中柱說,養豬場的設備都是德國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加料、自動加水、自動調節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正大集團配送的飼料直接送入料塔,節省不少人力,因此,2個工人輕鬆完成養殖場各項工作。
他與正大集團合作,正大集團提供設備、技術、飼料和豬崽,還負責銷售。自己提供場地、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設備維修費等。利益分成時,李中柱按照每頭200元的標準提取。
李中柱事業很順利,去年第一批養豬2400頭,共養了兩批,共出欄4800頭,收入了96萬元。今年,李中柱按照去年的模式和規模養殖。
流轉土地種植檸檬
長勢良好的檸檬
李中柱在發展養殖事業的同時,通過網上學習、到周邊區縣和檸檬發展較好的四川安岳等地實地考察方式,得知檸檬需求量大、種植效益好,決定發展檸檬產業。
2015年3月,李中柱投資300萬元,在蓮花村、河梁村流轉土地850餘畝種植檸檬。當年,他花費近20萬元從四川安岳買回優質四季檸檬樹苗近2萬株種在河梁村。第二年,又花費30萬元買回3萬多株種在了蓮花村。
「檸檬除了可以食用外,還可以藥用,市場需求量也大,目前還出口歐美等地。」李中柱說,他種的檸檬富含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增強血管韌性、增強肝腎功能等具有一定作用,還可預防高血壓、口腔潰瘍等多種疾病,檸檬果膠還是輕紡等工業的重要原料。
今年,李中柱種植的檸檬樹長勢良好。其中河梁村的檸檬樹都長得枝繁葉茂,大部分樹已近2米高,並已掛果。蓮花村的檸檬樹也長得不錯,栽得早的部分已開始掛果,去年栽的部分都已成活。
對於檸檬產業的效益,李中柱充滿了信心。他說,這種檸檬一年要結果3-4季,產量高,價錢也不低。進入盛產期後,按每畝可產6000斤,每斤3元計算,每畝可以實現收入1.8萬元,除去成本還剩9000元。800多畝檸檬,1年至少也有100多萬元的純收入。
帶動村民實現增收
觀察檸檬生長情況
李中柱在發展生豬養殖和檸檬種植時,不忘帶動村民增收。他通過流轉土地、提供就業機會、培訓種植和養殖技術、幫助發展產業等方式,帶動村民實現增收,並取得了較好效果。
「干這份工作,離家近、活也不重,我感覺很滿意了。」 在河梁村檸檬基地務工的村民秦娟說,她和其他4個村民一樣,常年在檸檬基地里除草、施肥、澆水、殺菌,每月2400元的工資。另外,她家一年還有5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收入。
在李中柱檸檬基地里,常年用工80人左右,基地附近有就業意願的村民基本實現了就近就業。近年來,李中柱每年支付流轉費和務工費60萬元左右。
李中柱表示,他的生豬養殖場正著手招聘4名本村村民。應聘人員先向養殖場的技術人員學習養殖技術,學成後在養殖場就業,每月2500元左右的工資。
為了帶動更村民增收,李中柱每年聘請西南大學專家、正大集團技術人員前來授課,主要傳授檸檬種植技術和生豬養殖技術。2016年以來,共舉辦農技知識講座25期,技術指導30次,向農戶印發種養資料500餘份。
此 外
李中柱還準備打造一個生態家園
分為林下生態種養區、果蔬種植採摘區、
休閒養殖區、濱水觀光區、服務接待區等
以此解決更多村民就業
帶動他們實現增收
贊~
記者:郎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