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平凡崗位書寫醫者大愛

2019-09-18   看咸陽

《看咸陽》訊:他是榮獲全國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他是救死扶傷、不斷鑽研、醫術高超的醫護工作者。從醫22年,在平凡崗位上奉獻青春,用仁者醫術書寫醫者大愛。他就是咸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室主任何小鵬。今天記者走進市中心醫院,深入了解何小鵬。

今年47歲的何小鵬,1997年從西安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咸陽市中心醫院,從醫已經有22個年頭了。他告訴記者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在2003年4月9日,當時咸陽東郊分院收治了從北京疫區回來的疑似「非典」一家6人,進行緊急隔離後,便開始醫學觀察。當時還在內科當主治醫生的何小鵬臨危受命,被指派到咸陽抗擊非典第一線,成為第一批直面救治咸陽首例重症非典患者的醫護人員。很多醫生工作幾十年都未曾碰到過SARS這樣的疫情,有些年輕醫生出現了緊張和恐慌的情緒。但是當安全與危險、生命與死亡的考驗擺在面前時,何小鵬沒有退縮。

何小鵬:「非典當年來的比較突然,大家都沒有這個經驗,加之非典傳染性特彆強,死亡率也比較高,所以面臨當時的情況還是比較害怕的。但這是呼吸內科病,作為一名醫生我不能退縮。這是我們職責、工作必須義無反顧。」

那段時間,何小鵬和其他非典診治小組的成員,一起朝夕相伴、共同奮鬥。除了每天穿著厚厚的隔離服,親自進入病房為患者查體給患者治療外,何小鵬還要擔負很多保障工作。打掃衛生、搬氧氣罐等體力活他總是搶著干。為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他反覆講解關於疫情的具體應對措施和防護措施,並提高醫護人員的消毒隔離意識。這些具體工作防止了醫護人員的感染,為取得抗擊非典最後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50多個晝夜的辛苦付出,2003年5月21日,咸陽唯一 一例重症非典患者最終治癒出院。何小鵬表示勝利是對生命最好的饋贈。

何小鵬告訴記者,這些年也見證了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咸陽地區尚無單獨設置的呼吸專科,為滿足群眾健康需求,醫院任命由何小鵬帶頭組建成立呼吸內科,設備只有一條用了近10年的纖維支氣管鏡,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面對這樣的情況,何小鵬克服重重困難,一點點做起,充分發揮他在呼吸介入技術及呼吸危重症診治方面的業務專長。還藉助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積累的優質平台資源,長期聘請國內知名呼吸專業專家查房、授課,並鼓勵推薦科室醫護人員前往國內一線城市學校的知名呼吸專業研修,鼓勵他們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

何小鵬:「我覺得咱們國家發展很快,醫療方面的技術各方面增長也非常快。拿典型的呼吸機來說,當時我在救治非典的時候,那時候以前都沒用過呼吸機,發展到現在,呼吸機已經非常的普及了,現在各個縣都有很高檔的呼吸機。03年的時候,CT沒有幾家醫院有,而到現在,縣級醫院甚至好多鎮醫院都已經普及了CT。國家設施的投入、人員的培訓各方面投入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何小鵬回憶,讓自己高興的除了醫療設施的改善外,醫療報銷也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不會再因看不起病而發愁。

何小鵬:「當年的農民一年養頭豬一場病看的就沒錢了,現在農村的合作醫療實行之後,農民的報銷也都能達到50%、60%,職工的報銷到70%、80%,再加上大病的救助和商業保險投入,現在醫療報銷這個問題基本上都解決了。」

在發展業務的同時,何小鵬還加強人才培養梯隊建設。作為科主任,他精心打造「學習型、創新型」科室,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充電」方式,為科室年輕骨幹「增智補腦」。他積極採用多形式教學方法,提高青年醫生及規培、實習醫生臨床思維能力,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鼓勵大家了解專業新動態、查閱文獻積極撰寫論文,以此提高科室整體醫療和教學水平。

何小鵬:「我認為立足崗位干好工作就是最大的愛國,我將以精誠、精湛、精心的態度干好本職工作來致敬祖國,我祝願祖國繁榮富強,我愛你中國!」

(咸陽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