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皮留下了一個背影,他身後的中國足球又該怎麼辦?

2019-11-15     歐洲足球看這裡

2019年亞洲杯1/4決賽,中國隊三次送禮,0比3完敗伊朗。里皮在教練席上大發雷霆。亞洲杯出局之後,里皮慨然辭職。

10個月後的世預賽亞洲區40強賽,張琳芃自擺烏龍,中國隊再次因為自己犯錯輸掉了最重要的比賽。賽后里皮憤怒辭職。

原來,歷史如此具有對稱之「美」,2019年的一頭一尾,里皮的兩次辭職映射出中國足球的悲哀,在「歸化球員」的大背景下,迄今為止的成績單讓人失望。這一次,抽中上上籤的國足,似乎依舊要重演四年前「全亞洲來幫忙」的一幕。

「我的年薪很高,我承擔這個責任。我宣布辭去主教練職務。」這是國足翻譯第一時間向媒體作出的翻譯,但里皮的原話是:「對手配得上這場勝利,比我們踢得更好,如果我代表的是這樣一支球隊,那我可不想搶錢,我掙得是非常非常非常多的錢,我不想搶錢,現在我宣布辭職,決定不可撤銷。」

是的,我們再次見到了一個憤怒的里皮,一支混亂的國足。到目前為止,國足的40強賽戰績是2勝1平1負積7分,贏下的是馬爾地夫和關島兩支魚腩,遇見實力稍微強一點的菲律賓就被逼平,面對小組最強的敘利亞就遭遇失利。國足出現這樣的局面,有輿論的原因,有球員的原因,也有里皮自己的原因。

里皮自然是有理由委屈的。第一次執教國足是在十二強賽中途接手,結果踢敘利亞的生死戰球隊最後時刻自己送人頭,僅以一分之差無緣附加賽;亞洲杯踢伊朗不斷強調「不能失誤」,結果球隊上來就兩次「超級超級巨大的失誤」,讓人悲傷得無語凝噎;這一次再遇敘利亞,里皮冒險地派上張琳芃,然後便在關鍵時刻踢出了關鍵的烏龍……

除此之外,球迷與輿論始終都讓里皮處於一個「如坐針氈」的環境中,最具爭議的是「不帶隊踢東亞杯」這回事。里皮表示談合同時已經說好了不帶主力國腳帶U23,結果足協建議U23教練自己帶。而另一邊足協則表示是里皮拒絕帶隊出征東亞杯。於是,「拿著高薪不幹活」開始成為了里皮的罪名。

回想里皮回到國足之時,球迷間一片「普天同慶」的景象,如今質疑與謾罵甚至蓋過了支持的聲音,球員的糟糕表現是里皮失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球迷和輿論前後形成鮮明對比的態度更是在逼著里皮離開。在國足戰平菲律賓之時,解說員就表示「希望球迷能夠給國足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在輸給敘利亞之後,可以想像球迷的憤怒,在這樣的時機選擇辭職,里皮像是一個「逃兵」,卻也有著自己的擔當——畢竟,他放棄的是億元級別的薪水。

當然,里皮自身也是存在問題的。二進宮期間,他一共帶領國足踢了6場比賽,其中2場友誼賽、4場40強賽,戰績為4勝1平1負,平負均是在世預賽中。如果算上第一次執教國足的成績,里皮共帶隊36場,勝率為39,在近十年的國足主帥中,勝率僅僅高於卡馬喬,不及付博、佩蘭和高洪波。細細回想,大概也只有戰長沙贏下韓國的那場比賽,曾經讓國足球迷真正地熱淚盈眶過。

誠然,里皮曾經是世界冠軍教頭,也帶著廣州恆大問鼎過亞冠,但他在不斷老去,足球則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國足不斷失敗的經歷已經足以告訴世人一個道理——足球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盲目迷戀外籍大牌主帥並不能根治頑疾。我們需要的是青訓,是為足球發展提供條件的球場,是腳踏實地一以貫之的沉澱,如果這一切沒有做好,誰來都是背鍋俠。

考慮到同組的三個對手都相對「孱弱」,不出意外國足依然能夠以成績較好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十二強賽,只是以現在一地雞毛的狀況,想要突破十二強賽,難上加難。在這一刻,里皮留下了一個背影,這背影五味雜陳。

那就這樣吧,再愛都曲終人散啦,那就分手吧,再愛都無須掙扎。但對於中國足球,我們不說再見,我們依舊在這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6lvbW4BMH2_cNUgwuQo.html























梅西登基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