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家長沒做好3點,孩子成績可能會變差!

2020-04-04     名校家長



文:憑闌

如今,社會上有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拼」,拼爹媽,拼背景,拼學歷,如果還拼不過別人怎麼辦?

等著,我們拼娃。

有些人可能會問,孩子有什麼好拼的,都還小。

可是,光孩子學習成績這一點,就已經成為很多家庭之間明爭暗鬥的「籌碼」了。

「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的殺傷力,不單單給孩子帶來了陰影,更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痛。

許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學習不爭氣,不能給自己長臉。

但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一個原因取決於父母。


1、不負責任


前段時間,閨蜜麥子約我出來聊天,說心情不佳,想要宣洩一下。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由於孩子學習成績而引發的煩惱。

閨蜜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與鄰居家一小姑娘是同班同學,兩家父母平常見面聊天的話題,就總是圍繞兩個孩子的學習而展開的,準確的說是學習成績。

除了聊孩子學習,閨蜜覺得她找不到任何兩家可以聊得下去的其他話題。

前段時間學校舉行中斷考試,閨蜜孩子成績並不理想,而鄰居家小姑娘成績卻是班裡數一數二的。

這就不得了了,鄰居一見面就拿這說事:

「我家小孩在房間學習呢,你家怎麼還在看電視呀」

「要不要叫我家孩子給你孩子輔導一下,畢竟都是一個班的」

「我家孩子今天語文考了XX分,你家考了多少?」

........

為了此事,閨蜜還將自家孩子責備了一頓,恨不得將鄰居家給的所有怨氣宣洩在孩子身上。

覺得孩子不爭氣,給自己丟臉了。

「孩子平時成績不是挺好的嗎,怎麼這次考差呢?你知道原因嗎?」

閨蜜明顯愣了一下,隨即甩鍋式說道「誰知道呢?肯定是他自己不夠努力,偷懶了」

我算是明白了,閨蜜就是屬於典型的「不負責任父母」。

平時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一旦孩子考差便大發雷霆。

中國式家長絕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最終的結果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都知道學習過程是導致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但是家長就是不肯參與其中。

就好比放牧,你將一群羊趕到草原,任由它們自由吃草,不管不顧,最終回欄的時候發現,少了幾隻,這期間被狼叼走的羊,難道放牧人沒有責任嗎?

什麼樣的過程,決定了怎樣的結果。



2、不懂以身作則


作為一名老師,想要學生熱愛學習,那麼他自己必須先要熱愛讀書。

父母亦是如此。

曾有父母抱怨過自己的孩子,總是不愛學習,回到家根本不喜歡看書寫作業,腦子裡就想著玩。

有人就反問這對父母:「孩子在旁邊寫作業的時候,你們在旁邊幹嘛」

「看電視玩手機呀,又不能幫他寫,還能幹嘛」

「你有讀書的習慣嗎?」

「哪有那個時間啊,再說家裡也沒有書」

很顯然,之所以孩子在家不喜歡學習,很大一部分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如果沒有堅持閱讀習慣,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學習、閱讀?

好比如,當你在為工作而苦惱加班的時候,你身邊的人卻在聊天煲劇,談笑風生,你會不會有想加入他們的衝動,會不會開始討厭工作?

人都有趨向性,有人陪自己做一件事好過自己一個人孤單做事。你陪著孩子一起學習,閱讀,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孩子自然會深受影響,漸漸向你靠攏。

家庭教育好比複印文件:父母是原件,家庭就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原件是怎樣的,複印件就是怎樣的。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父母得做好表率作用!


3、家長與老師溝通不及時


只要教師和家長協調一致,這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有些家長,孩子一開學,覺得自己解放了,把孩子送回學校,就覺得自己卸下了重擔。

把孩子的學習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就沒有家長什麼事了?

小李是公司高級白領,也是一個10歲孩子的媽,孩子上的是寄宿學校。

每到寒暑假時期,就會抱怨自己孩子在家怎樣怎樣,總之一句話就是:不愛學習,不好管教。

但是一旦假期結束開學後,就決口不提孩子的事。

偶爾同事問起孩子的情況,小李便答:「不太清楚,孩子在學校呢,一星期才回一次家,哪有時間管這些」

有時候班主任通知開家長會,小李夫妻兩都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前往:

「家長會還不是那點事兒,微信上說一樣的。」

「學校有老師看著,我們放心」

夫妻倆對於孩子的事顯得都比較淡定,但是一到簽考試成績單的時候,兩人顯然不淡定了。

看到孩子試卷上少得可憐的分數,小李夫婦就會異常頭痛。



說孩子不努力學習吧,也不對,平時在家都挺努力的呀;

說老師教得不好吧,更不對,同學都考得不錯,就自家孩子沒考好。

說到底,夫妻倆還是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因為孩子上的是寄宿學校,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更沒有積極配合老師開展相關的工作,對孩子的學習知之甚少。

如果父母認為教育只屬於學校,孩子成績的好壞責任在於老師或者孩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育之所以稱之為教育,不單單只是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彆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

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所以家長的關注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雖然說一次考試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卻能間接的反映出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影響。

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不應該只是站在終點,期待孩子載譽而來,而是應該陪同孩子,幫扶孩子努力前行,一同見證成長路途上的風景,陪伴孩子走向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2ciRnEBnkjnB-0zGsB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