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刀
頭圖 | 視覺中國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擱淺十餘載,金龍魚終於游進創業板!
8月6日晚間,益海嘉里創業板首發過會,進入上市倒計時,而我們熟悉的金龍魚食用油,正是這家准上市公司旗下最有名的品牌之一。
據招股書顯示,益海嘉里成立於2005年,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旗下包括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等諸多知名品牌。
諸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傍身,2019年,益海嘉里的總營收達到了1707.4億元,甚至還沒上市,就預定了創業板「營收一哥」的位置,當之無愧的食品行業「巨無霸」。
但在漂亮的營收背後,更值得思考的是,這樣一位糧油巨頭、「營收一哥」為什麼要選擇在A股上市呢?從它創立到成功上市的多年間,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商業往事呢?
01
營收超1700億的糧油巨頭,為什麼要在A股上市?
作為糧油巨頭,益海嘉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招股書中披露出的的強悍的營收規模。
2019年,益海嘉里營收為1707.43億元,平均下來每天就能賣出去4.68億元。
不僅如此,2017年、2018年兩年間,益海嘉里的營收分別高達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可見連續三年時間,益海嘉里的營收規模一直在穩步增長。
那和A股食品飲料行業的巨頭們的營收情況相比,益海嘉里的營收和利潤是什麼水平?
以茅台為例。2019年茅台營收為888.54億元,益海嘉里的營收幾乎等於茅台的兩倍。
但營收多不代表盈利多,2019年,茅台的凈利潤為412.06億,益海嘉里的凈利潤為55.63億,反而茅台是益海嘉里7倍多。
對比之下,益海嘉里雖然營收相當於兩個茅台,但賺錢能力卻只有茅台的七分之一。
另外,益海嘉里謀求中國資本上市已經長達十餘年。
2009年時,益海嘉里曾計劃登陸港交所;2017年,豐益國際又對中國業務進行重組並籌划上市,但這兩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一家營收超1700億的糧油巨頭,為什麼要再三嘗試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市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融資並不是益海嘉里上市的目的。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益海嘉里的貨幣資金合計總額為646億元,可見它並不缺錢。
其次,追根究底,是益海嘉里的「根」的問題。
金龍魚雖然聽起來像是老字號,但益海嘉里其實是一家是純正的外資企業。
益海嘉里是豐益國際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豐益國際又是在新加坡上市的跨國集團,背後有著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的身影。
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益海嘉里96%以上的營業收入都來自中國境內,而豐益國際(剔除益海嘉里後)96%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中國境外。
顯然,從營收布局來看,益海嘉里和豐益國際大不相同,益海嘉里是一家專注於深耕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
但在中國市場上,益海嘉里想維持如今的經營優勢,並應對政策上不可預估的風險,就必須要考慮自己的「根」的問題。
比如早些年,英荷合資的日化巨頭聯合利華曾公開表示,在中國上市的目的並不是融資,而是一家跨國公司想打破刻板印象、成為一家本地化公司所作的努力。
如今益海嘉里登陸創業板,可以說它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在消費者心中地道本土企業的身份,同時或許將徹底擺脫「外資企業」這個身份帶來的限制。
02
益海嘉里背後的郭氏叔侄
說到金龍魚的創始人,其實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似乎是更廣為之人的「亞洲糖王」郭鶴年,甚至整個益海嘉里都是郭鶴年家族的產業。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益海嘉里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是郭孔豐,他也同時是豐益國際的董事會主席、CEO。
在益海嘉里和「金龍魚」品牌的背後,暗藏著一段郭氏叔侄家族爭產的商業往事。
上世紀70年代,郭孔豐從新加坡大學畢業,加入了郭氏兄弟集團,而郭氏集團的掌舵人,正是他的叔叔、日後的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
郭氏家族是一個經商世家,郭鶴年就是那個年代的「富二代」,到了郭孔豐,已經算得上是「富三代」。
做了一段時間的事後,在郭鶴年的建議下,郭孔豐設立嘉里糧油,做起了大豆油的生意。
那是個物資匱乏、百廢俱興的年代,中國的食用油市場還處於行政體系管控之中,老百姓想買油需要的是「購油票」,小包裝的食用油還沒有面世。
而郭孔豐聽從了郭鶴年的授意,於1988年牽手國內糧油巨頭中糧集團,在「小漁村」深圳集資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大規模現代油脂精鍊廠——南海油脂集團。很快,南海油脂集團就賺的盆滿缽滿。
但好景不長,過了沒多久,南海油脂就和搭檔中糧集團分道揚鑣;緊接著,郭氏叔侄兩人也不歡而散。
1991年初,郭孔豐「單飛」,與「印尼油棕王」吳笙福合作,創辦了豐益控股。
但在「金龍魚」品牌的歸屬問題上,郭氏叔侄二人產生了分歧,以至於鬧到了對簿公堂。
郭孔豐認為,「金龍魚」是他在郭氏兄弟公司開發出的品牌,應該歸他所有,但最終,是郭鶴年打贏了這場官司。
九年蟄伏後,2000年,豐益牽手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美國ADM公司,在中國合資建立了益海集團。
此後,豐益先後收購了兩家上市公司,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正式更名為豐益國際有限公司。
為了進一步擴大經營發展,2006年,已經上市的豐益國際進行配股。
郭鶴年得知這一消息後,親自打電話給郭孔豐,「你應該來找我」,並表示願意購買價值1500萬美元的股份以表示支持。
商人以利益為重,藉此契機,郭鶴年和郭孔豐冰釋前嫌。
2006年底,豐益國際作價27億美元,收購了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命運就是這麼出其不意,兜兜轉轉15年後,郭孔豐一手締造的「金龍魚」品牌,以這樣的方式再次重新回到了他手中。
據說,對於兩家公司合併後的名稱,郭孔豐還曾詢問過郭鶴年的意見。但郭鶴年把決定權交給了郭孔豐,「如果你喜歡豐益這個名字,就用它好了」。
最終,豐益國際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和嘉里糧油合併成為今天的益海嘉里集團。
此後,益海嘉里在中國市場上愈發壯大。2010年,益海嘉里營收增加一倍;2012年,益海嘉里母公司豐益國際躋身全球三大糧油集團。
2018年,益海嘉里董事長郭孔豐獲得了齊齊哈爾市頒發的榮譽市民稱號,並受領有「中國綠卡」之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如今,郭孔豐主要負責日常的經營決策,而郭鶴年家族的郭氏集團則持有豐益國際大量的股份。
目前豐益國際間接持有益海嘉里99.99%股權,本次發行上市後,持有股份預計降低至89.99%。而據招股書信息,郭氏集團控制著豐益國際28.71%-29.72%的股份,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ADM公司持股比例為18.98%-24.89%,郭孔豐持股比例12.13%-12.56%。
因此,郭氏叔侄持股比例合計高達40.83%-42.28%,遠高於ADM公司,是豐益國際的實際控制人。
復盤郭鶴年和郭孔豐這對叔侄的商業往事,雖然有很多流傳的細節,但於外人而言,或許還是霧裡看花、難窺究竟。
但在《郭鶴年自傳》「聚散離合」篇章中,郭鶴年自己的描述是:
我深信因果。
無論作為商人或家庭成員,我那能幹的侄兒郭孔豐重複他父親的經歷,可算是我一生中其中一個最非凡的故事之一。他的父親,也就是我已故的堂兄郭鶴瑞,他曾離開家族生意去尋找自己更光輝的一片天。過了幾年後,他擁有更強的實力,通過商業合併重回家族業務。而孔豐,最終也是由郭氏集團入股他的豐益國際,而成為亞洲最大的食品貿易生意。
我認為這就是因果。
如今,重新攜手的郭鶴年和郭孔豐還在繼續書寫著郭氏華商家族的商業傳奇。
在《財富》雜誌2019年的世界500強中,郭孔豐一手打造的豐益國際,排名第258位。
2020年,在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已經97歲高齡的郭鶴年以96億美元身家位居第141名,連續二十年成為馬來西亞首富;郭孔豐則以21億美元身家居第100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