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鹽水鵝輸給了鹽水鴨?

2019-07-27     南京發布

一說到南京美食,無論是南京人還是外地的老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響噹噹的「鹽水鴨」了。南京人最愛也最會吃鴨。在南京,有無鴨不成席的說法。

不過,在南京的郊區,卻有很多「鵝菜」,像東山老鵝、六合鹽水鵝、高淳「雲溪」香鵝。這鹽水鵝跟鹽水鴨製作工藝是相同的。那為什麼,卻是鹽水鴨風靡了南京主城大街小巷呢?

1

南京老字號也曾做過鹽水鵝、烤鵝」

「南京城裡,幾乎每條街都有鴨子店,兼賣鹽水鵝。」這是南京作家薛冰在其美食專著《飢不擇食》中的一句話。

飲食專家、南京安樂園菜館總經理嚴正渝說,「鹽水鴨和鹽水鵝加工方法是一樣的,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安樂園也賣過烤鵝、鹽水鵝,只要能搞到貨。」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是計劃經濟,商業部門向南京市飲食公司提供多少數量的鴨、鵝,菜館、滷菜店才能賣多少的鴨、鵝。除了南京的老字號銷售鹽水鵝,南京的街邊小攤也賣鹽水鵝。

我們在1990年出版的《實用養鵝技術》 一書上,發現了這樣一段話:「1986年底,江蘇南京市僅登記在冊的出售烤鵝、鹽水鵝等的個體熟菜小攤,就有1453家,南京人一年吃掉約1000萬隻鵝,平均每人每年約吃4隻。」

改革開放前,國營菜館、滷菜店銷售鹽水鵝這與計劃供應物資有關。而改革開放後,出現大量銷售鹽水鵝的攤位,這可能與鵝肉便宜有關。

此外,以前民間有「窮吃鵝,富吃鴨」「家有千擔糧,不養扁嘴王(指鴨子)」的說法,鵝只要喂青草料,屬於「望天收式」的飼養,而鴨飼養就不同了,要喂糧食精料,養殖成本高。因為鵝比鴨便宜,上世紀80年代,南京一些滷菜攤點拿鹽水鵝冒充鹽水鴨。

為什麼後來南京市場上

就漸漸不賣鹽水鵝了呢?

嚴正渝說,鵝的貨源不如鴨充足。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長施振旦介紹,江蘇大量飼養的揚州鵝、泰州鵝全年僅產50個左右的蛋,且僅在每年的10月至來年的4月產蛋。

因為夏季不產蛋,就沒有鵝苗,最終導致鵝數量少,而且鵝對養殖環境要求也極高,多方面原因使鵝肉價格比鴨肉、雞肉高。「鵝的產量少,貨量供應不上,就形成不了消費趨勢。」

施振旦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在南京讀大學時,還能在大華電影院旁邊的南京市國營滷菜店買到鹽水鵝,留學歸來再回南京,就只能買到鹽水鴨了。

2

「南京鴨」全球環遊記」

因為多年來研究水禽,施振旦通過走訪南京大型的鴨企終於摸清楚了這其中的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北某國營農場從英國引進了『櫻桃谷鴨』,這種鴨子一個半月就能長到6斤,而以前農村養的鴨子要養五到六個月才能達到6斤重。」專家說,櫻桃谷鴨具有除了體形大、生長快的特點,瘦肉率高、凈肉率高、飼料報酬高以及抗病力強,所以很受養殖戶們歡迎。

施振旦說,因為櫻桃谷鴨的飼養量多,於是當時南京的商業部門從蘇北大量購進這種鴨子用來製作鹽水鴨。不過,施振旦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從英國大規模引進的「櫻桃谷鴨」根卻在南京。

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後,南京的湖熟地區就開始大規模飼養鴨子。湖熟飼養的鴨子肉多,產量又高,吃不掉的鴨子就用鹽腌制保存,這就是「咸板鴨」。

南京鴨」變成了「北京鴨」

早在明清時期,南京坊間就流傳著「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的民謠。一道食物能與書院、佛塔、錦緞相提並論,足見南京百姓對它的喜愛程度。後來朱棣遷都,通過漕運把南方富饒的物產運到北京,勞工在碼頭搬運糧食的時候,不免遇到手抖的時候,一筐糧食就落到河中。

這落水的糧食多難撈,於是,就有人想出了一招:把南京鴨帶來北京,專門圈養在碼頭,專門吃掉落河中的糧食。

漸漸地,「南京鴨」就成了「北京鴨」。

19世紀下半葉,美國人看到這種白羽、體格大的「北京鴨」比美國的野鴨大,認為這是良種,就帶到了美國。後來又從美國傳到了法國,再從法國傳到了英國。英國林肯郡櫻桃谷公司就以北京鴨和埃里斯伯里鴨為親本,經雜交選育出這著名的瘦肉型鴨種——櫻桃谷鴨。英國人至今還是習慣說「櫻桃谷農場養的北京鴨」。

根據首農股份(2018年首農股份與中信農業聯合收購英國櫻桃谷鴨100%股權)提供的數據顯示,南京市場上的鴨脖子、分割鴨、鹽水鴨等90%都是櫻桃谷鴨。

3

讓廣東鵝產蛋的法子,到江蘇「水土不服」了

鵝,是我國的特色家禽,年出欄商品肉鵝產量6億多隻,占世界鵝生產總量的90%以上。而江蘇是僅次於廣東、四川的中國養鵝第三大省。

在我們印象中,廣東人擅長做「燒鵝」,揚州人擅長做「鹽水鵝」。其實在南京的郊區,鵝菜也很出名,「東山老鵝」是江寧人引以為傲的特色菜,一點都不老,反倒是又松又軟,還被《中國名菜大典·江蘇卷》收錄了;「六合鹽水鵝」是六合的特色,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味道清香;高淳人則愛吃香鵝(即咸鵝),而且,不瘋狂吃鵝,哪有羽毛製作羽毛扇。

上文提到了,鵝因為夏季不產蛋,造成夏季難以供應鵝苗使商品肉鵝無法生產,就無法滿足吃貨們的需求。

十多年前,廣東鵝也面臨著4到8月不產蛋的困擾,施振旦研究發現通過調節日照,可以讓廣東鵝全季節均衡生產。後來,施振旦想再通過縮短日照來催產江蘇鵝,但鵝就是不下蛋。

「廣東的法子到江蘇,水土不服了。」施振旦從2012年開始研究江蘇鵝產蛋季節分布規律,發現江蘇鵝不同於廣東鵝(短日照鵝),它是長日照鵝。

如今,歷時四年的研究,施振旦終於摸透了江蘇鵝夏季不產蛋的原因。現在江蘇地區也能夠像廣東地區那樣,讓鵝在夏季高溫季節正常產蛋繁殖鵝苗了,而且產蛋性能比常規繁殖還提高了30%。這樣,也就可以實現肉鵝的全季節規模化養殖。

這項研究目前已經影響到鵝肉的消費市場了,一些專門經營高檔鹽水鵝的連鎖店已經在南京悄然開張,吸引了大量食客的消費熱情。

 

內容來源 /紫金山新聞

攝影 /微博Aslan_Xiong、八月水牯牛



今日互動

你愛

鹽水鵝還是鹽水鴨?


愛吃鴨子還是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fHQ2wB8g2yegND9R8h.html



全額退費!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