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可以說是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也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目前國內的疫情高峰期疫情過去,就連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地區,也已經開始安排復工復產了,但國際疫情形勢卻仍然非常嚴峻,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國外的疫情有多嚴重,不用看別的,就從我國境外輸入性病例每日持續增加,而且新發輸入性病例越來越多,就可以略知一二。
這樣的一些輸入性病例進入國內,雖然各個出入境口岸都加強了管控措施,實施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但很多朋友仍然擔心,由於人員流動性造成的輸入性病例的增加,輸入性病例的流動性,會不會導致新冠病毒再次感染,從而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以後,導致疫情再次出現爆發呢?
這樣的擔心可以說不無道理,對於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國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減少人員流動,保持「社交距離」是行之有效的加強疫情防控,減少病毒傳播的重要手段,但對於國際間的人員流動來說,目前還不可能完全斷絕,即使有些國家採取極端的不允許相關外籍人員入境的做法,但對於其本國國籍人員,從國外回國,他們也是不能拒絕的,因此,隨著疫情在國外的不斷爆發,外來輸入性病例逐漸增多,如果有效排查、隔離輸入性病例,減少輸入性病例引起疫情反覆,就成了我們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
目前國內各個出入境口岸,確實也都採取了這樣那樣的政策,來嚴防輸入性病例的漏查,做好境外來華人員的隔離工作,我們的防疫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也是全所未有的大,但百密偶爾也會有一疏,目前有些特例的情況也值得引起我們警醒,各種各樣的情況,相信大家從各種渠道的新聞報道也都看到了,在這裡就不細數了,在這裡,對於疫情防輸入,提出以下幾點思考和建議,供大家探討。
1.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發展,現在對於入境人員,已經可以不再區分中高低危風險了,光靠測溫也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條件允許,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並集中隔離是最好的辦法,當然這麼做的難度和造成的工作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2. 不同地區對境外人員入境的管控有不同的政策,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選擇集中隔離還是居家隔離的政策,建議也應該在核酸檢測的基礎上,再行選擇。
3. 對於選擇居家隔離的入境人員,相關居委會工作人員,基層防控人員,一定要做好追蹤和管理,測溫以及健康狀況報告,不能靠個人,而是應該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由專業人員入戶進行檢查健康情況。
4. 建議加強入境疫情防控人員數量,並對境外非中國籍來華人員收取相關的檢測、隔離、治療費用,費用標準可參考國外的醫療費用,一方面可以減少以「避難」心態來華的人員數量,一方面,這部分費用建議也應該貼補給辛苦入境疫情防控人員身上,提高這部分工作人員的待遇。
除了積極的做好防輸入以外,如何防止疫情出現反覆或再次出現爆發,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格外注意,就是不管是境外輸入人員,還是疫情爆發地的當地人員,都應該注意進行無症狀感染者的排查。
來自《Nature》的一篇論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高得多。在該論文中,分享日本的一個小樣本數據研究,表明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高達31%,而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也高達18%,而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在病毒感染初期,其口咽拭子監測顯示出很高的病毒活性,也就是說,無症狀感染者,並非是我們認為的同樣其傳染性也比較低,而是在感染初期,同樣具有很強的傳播性,一樣有可能成為「超級傳播者」。
因此,積極的識別診斷無症狀感染者,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核酸檢測及抗體檢測,確認其所處的發病階段,是感染初期還是已經產生抗體痊癒,這種調查和研究,不論是對於有效預防減少疫情的二次爆發,還是對於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能夠積極的做好境外人員的「防輸入」,同時也能在疫情已經控制的地區,特別是一些重災區,積極的繼續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排查,對於此後的疫情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疫情在一段時間後重新爆發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如果我們做不好上述兩點,在疫苗還未開發成功,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朋友們的擔心,變成現實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