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普創客集訓營Day2:實驗動物,請接受來自全人類誠摯的敬意

2019-10-28   蝌蚪五線譜

話說集訓營第1站

我們去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參(吃)觀(喝)學(玩)習(樂)

跟植物來了個親密接觸

有小夥伴猜測

植物之後該去看動物了吧?

哎喲喂

這位骨骼清奇的少年你站住

你咋就如此徹底地洞穿了蝌蚪君?

不過

蝌蚪君可不是普通人(傲嬌臉.jpg)

看動物也不會看普通動物

我們今天要探秘的是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實驗動物!

先看看這氣派的大紅門和自帶光環的牌子

圖片:蝌蚪君拍攝

能進這門的可不是一般人

沒來的你是不是已經後悔了?

沒關係

你要後悔的還多著呢!

這麼專業的地方當然得有專業人員講解

要不走馬觀花怎麼讓那些沒來的人悔斷腸

蝌蚪君憑著面(臉)子(皮)大(厚)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的劉江寧博士

瞧,就是這位比蝌蚪君還帥的儒雅學者

圖片:蝌蚪君拍攝

他以《實驗動物與人類健康》為題

娓娓講述了實驗動物為人類健康做出的重要貢獻

讓大家眼界大開

也對實驗動物油生敬意

提起實驗動物

你腦子裡是不是只有小白鼠?

圖片來源於:鳳凰網

其實,實驗動物種類很多

常用的是小鼠、大鼠、豚鼠、

犬、兔、小型豬、猴、斑馬魚、果蠅

在實驗中應用最廣泛的

不是大家熟悉的小白鼠

而是它的小夥伴小黑鼠

是我是我就是我!圖片來源於:bioon

什麼是實驗動物呢?

有的小夥伴說

我從農場裡拎一隻小動物來做研究

不就是實驗動物嗎?

非也非也!

實驗動物必須是實驗室里科學培育出來的

說來是要多挑剔有多挑剔,要多矯情有多矯情

農場動物住的可能是醬嬸兒的

圖片來源見水印

人家實驗動物的家可是這規格滴

圖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劉江寧博士提供

要溫度有溫度:18-22℃,每日觀察溫度,必要時調整溫度

要濕度有濕度:40-70%,每日用乾濕球溫度計估計濕度,必要時採取措施調整濕度

噪音不能高:60分貝以下

要光有光:10-14小時,每日8:00開燈,18:00-20:00關燈

氨氣不能高:20ppm以下

空氣要新鮮:8-20次換氣/小時

風不能大:10-25厘米氣流/分

鼠均面積有保證:不超過100隻/㎡

看了這條件

蝌蚪君竟然開始遺憾自己生而為人

你每天的三餐可能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於:jk51

再看看人家實驗動物吃什麼

圖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劉江寧博士提供

仔細瞧,除了特供還是特供

人家繁殖期和生長期要吃不同的特供飼料不說

殺菌時怕破壞飼料營養不能用高溫

用的還都是「高配」鈷60輻照滅菌呢!

除了實驗室培養

實驗動物的定義里還有其他嚴格規定

實驗動物是指經過人工培養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實行控制、遺傳學背景明確或來源清楚,用於科學研究、教學、生物製品或藥品鑑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

人工培養、又對攜帶的微生物進行了控制

實驗動物應該非常乾淨吧?

其實

並非所有實驗動物都是絕對「乾淨」的

乾淨也分級別

實驗動物也會攜帶諸如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依照實驗動物所攜帶微生物的情況

分成四個「乾淨」等級:

普通級

清潔級

無特殊病原體級

無菌級

話說回來

雖然實驗動物吃得好、住得好、又乾淨

蝌蚪君其實並非真心羨慕它們

畢竟它們是有自己特殊的使命的

人類醫學的重大進展都與實驗動物相關

威廉·哈維依靠80多種動物發現血液循環

羅伯特·科赫以牛為實驗動物發現結核桿菌

微生物學的鼻祖巴斯德通過在雞身上實驗

研製出了禽霍亂疫苗

……

而且

67%以上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都依賴於動物實驗

其實

在醫學研究中

最好的「實驗動物」是人類自己

但人體實驗付出的是各種各樣的悲慘代價

嚴重違背了醫學、藥學的良好初衷

隨著人類文化、文明的發展

人類已意識到人體實驗的惡果和對人類社會的挑戰

進而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人體實驗

因此

實驗動物成為了人類的「替難者」

我們敢吃藥敢打針

都有賴於在無數實驗動物身上進行的反覆測試

證明這些藥有效、安全

人類才能使用

圖片:蝌蚪君拍攝

室外參觀時

劉老師在慰靈石前對實驗動物為人類做出的犧牲的介紹

讓大家陷入了沉思

相信小夥伴們跟蝌蚪君一樣

都在心裡向實驗動物表達由衷的敬意和謝意

講座結束後

劉老師帶大家在小巧精緻的院子裡走訪參觀

基因工程課題組實驗室里

還有科研人員在辛勤工作

向他們致敬

圖片:蝌蚪君拍攝

走廊里的文化牆

讓我們窺探到

他們嚴肅外表下那些有趣的靈魂

圖片:蝌蚪君拍攝

圖片:蝌蚪君拍攝

喂喂喂

這麼大群人趴在那裡「偷看」啥呢?

圖片:蝌蚪君拍攝

哎呦喂!不就是幾個大罐子嘛

幹嗎還跟寶貝似的鎖在屋子裡?

原來這裡是動物胚胎冷凍庫

大罐子是液氮罐,保持-170多攝氏度的溫度

每個罐子裡存著6000多個管

這個冷凍庫里

一共存儲著1000多種實驗動物的精子和受精卵

等著被研究人員取用呢

最後一站

劉老師將大家帶到這座建筑前

圖片:蝌蚪君拍攝

咦,這是個放大版簡易安置房嗎?

說啥呢!

「屋」不可貌相

在非典時期

這裡的科研人員接到重任

使得這個實驗室成為當時國內唯一運行的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

進到最裡層要過三道門換三次專用服裝

當時

科研人員在這個實驗室的負壓環境下

每天要連續工作6小時

負壓?是啥?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就好比每天在青藏高原上工作

負壓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很大

6小時不吃不喝也就罷了

連上廁所這種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滿足

科研人員經過艱辛攻關

終於建立了國際第一個SARS實驗動物模型

評價了國際第一個非典疫苗

從根本上控制了疫情

促進了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

要不然,蝌蚪君可能早就跟這個世界拜拜嘍

不光非典

這個實驗室

對甲流、手足口病、

H7N9和寨卡等傳染病疫苗的研發和疫情控制

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

立馬刮目相看了吧?!

走出小院

蝌蚪君跟小夥伴們都非常依依不捨

由衷地向工作在這裡的科研人員致敬

向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實驗動物們

誠摯致敬!

圖片:蝌蚪君拍攝

看完這麼精彩的活動內容,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來到集訓營現場的小夥伴們是不是非常羨慕呢?

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持續關注蝌蚪五線譜微信公眾號,及時報名後面的集訓營活動吧!

11月2日(周六)、11月3日(周日),最後兩場更精彩的集訓營活動等著你哦,不見不散!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網際網路科學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