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瞰豫界丨濮陽市南樂縣福堪鎮:「小產業」帶來「大甜頭」大棚里結出「致富果」

2019-07-24     今報三門峽

記者在李大爺(左一)的帶領下來到大棚里,看到已經長熟的長豆角

【核心提示】

福堪鎮位於南樂縣境東北部,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與河北省大名縣、東與山東省莘縣接壤,南依安濟公路與千口鄉相望,西鄰106國道,與韓張鎮接壤,東距京九鐵路45公里,省道S209自福堪南北穿過,離天津、青島、連雲港分別為440公里、400公里、580公里,省道S209縱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聞三縣」之稱。如今這片熱土正努力利用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再現福地新容顏。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宋明增/文圖

舊時福地曾是紅色熱土

福堪鎮有啥由來?記者上網搜索了解到,1934年《大名縣誌》稱:古殷城「在故朝城(南樂韓張鎮)東北十二里」。即福堪集所在地福堪集村。因村南街有一口古井,水旺質好,傳說飲此水可消病去災,此地堪稱福地,故名為福堪。

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聞三縣」 之稱的南樂福堪鎮,雖然很久之前就被稱之為福地,可地處河南邊界,離大城市偏遠,現在村民們生活怎麼樣?6月17日中午,由於人生地不熟,記者駕車借北斗導航沿國道301專程前往三省交界的福堪。

下午2:00,記者沿著301國道駕車來到福堪鎮呂村,尋找三省交界的界碑。正在發愁找不到人詢問時,一位大爺騎著電動三輪車迎面過來。當老人家得知記者尋找三省界碑時,不顧夏日炎熱,彎著抬不直的身子,帶著記者下了國道 ,穿過100多米果樹交錯遮蓋的鄉間水泥路。小路的盡頭,冀魯豫三省交界界碑赫然在目。

在三省交界界碑的西北是河北省大名縣束管鎮;東邊是山東莘縣董杜莊鎮;西南方向是河南南樂縣福堪鎮。

在三省界碑旁邊,福堪鎮專門建有一個紀念亭。亭子中豎立的石碑背面記載:抗戰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等革命前輩在這方熱土激戰青紗帳、浴血平原十二載。

記者還在福堪鎮看到為紀念三省界樁豎立的碑文:至今憶及先輩們英勇往事,猶熱血沸騰。看如今這片熱土滄桑巨變,舊貌換新顏,福堪必愈福地也!

因病致貧陷困境

離開三省交界處,往回走時,詢問得知這位老人家叫李章根,今年69歲,是李胥平村人,該村距離三省交界處只有五六里地。遇到記者時,他剛賣了豆角準備回家。聽說記者前來福堪採訪鄉村振興情況時,李大爺熱情邀請去自己家坐坐。由於不熟悉地理位置,也不忍心拒絕老人好意,記者只好駕車跟著老人家三輪車前行,10多分鐘車程,轉眼就來到了李大爺家門口。

「幸福和諧之家」——大爺家大門上寫的這幾個大字很顯眼。推門進去,記者看到挨著院子東邊有個羊圈,裡面有十幾隻羊。李大爺看到自己的羊,熟練地順手從編織袋內掏出曬乾的豆秧,放到喂羊槽里。

北屋門口大爺老伴拄著拐杖,雖然看起來身體很虛弱,但還是笑著打招呼,讓記者進屋裡避熱。

進屋後,李大爺直奔剛買的新冰箱,從冰箱裡拿出雪糕給記者解暑。

「我和你大爺同歲,因病7年住了6次院,把這個家都拖垮了!就這一個兒子,這7年為了照顧我們,也不能出去幹活,還有兩個孫子兩個孫女都要上學,日子難得很!」提起往事,華可煥大娘心裡十分難受。

政府幫扶 種大棚搞養殖生活有奔頭

「過去的日子真是讓人發愁!不過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有了奔頭!」李章根大爺接過大娘的話說。

李大爺告訴記者,由於大娘看病,家裡支出太大,只有3.6畝種地收入。原來北屋都漏雨成了危房。李胥平村支書和駐村幹部等人了解到他們家的困難,及時幫助申請了2萬危房改造資金,把家中房屋修好,給李大爺家裡辦了兩個低保,還讓四個孫輩享受了教育扶貧補貼。

「讓我們一家真正感覺到生活有奔頭的,主要還是政府幫扶搞養殖和種大棚!」李章根大爺告訴記者。

聽說李大爺家在村北種有大棚,記者提出想去實地看看。在李大爺帶領下,記者來到村北邊,抬眼望去,成片大棚一眼看不到邊,很是壯觀。

往李大爺家大棚去時,正好遇到駐村鎮幹部丁福勇和村支書李成聚。李大爺看到他們很是高興,主動把記者介紹給他們。

福堪鎮駐村幹部丁福勇得知記者來意,邊走邊介紹說:「李章根家原來有3.6畝責任田,村裡幫他承包9分,利用扶貧政策給他家貸了4萬無息貸款,幫助他們家建了兩個大棚;又利用扶貧到戶增收和產業扶貧資金幫他搞養殖,去年他家已經實現脫貧。今年他家收入更不錯!」

進入李大爺家的大棚,記者看到長勢喜人的長豆角。「今天早上摘了滿滿一三輪車,掙了1000多塊,還能摘十幾天,今年收成不錯!」李大爺扯著長豆角,高興地說。

「今年種大棚和搞養殖一共收入多少?」記者問道 。

「西瓜和豆角今年一共能賣7萬多塊錢吧!養羊也能賣一兩萬塊錢!」李大爺笑著說。

「我們村離山東近,銷路不愁,這幾年幾乎家家搞大棚種植,收入都不錯!」從部隊轉業、擔任21年李胥平村村支書的李成聚指著成片大棚告訴記者,「我們村大棚產業規模逐漸具備了,以後我們主要考慮如何讓村民穩定增收奔小康!」

打造福堪特色產品 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據福堪鎮政府負責宣傳的張如軍部長介紹,福堪鎮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5.1萬,耕地6.8萬畝。近年來,福堪鎮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南樂縣委委、縣政府提出的「調整一產、轉型二產、繁榮三產,城建提質、鄉村振興、民生優先」的工作思路,始終把設施農業助推鄉村振興作為重點來抓,依託扶貧項目資金,持續探索脫貧動力,大力推進福堪現代化農業園區、馬村扶貧產業基地、卞辛莊食用菌生產基地、劉寨村扶貧創業園、郭呂村食用菌基地等5大園區建設,共建設冬暖式鋼架大棚61座,春暖式大棚33座,雙孢菇大棚10座。

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500畝以上蔬菜園區9個,蔬菜專業村已達15個,大棚9000餘座,交易額過億元,蔬菜交易市場1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一處,年產值可達6.3億元。福堪鎮已成為三省交界處瓜果蔬菜集生產、初加工、交易、物流一條龍服務新中心。

面對未來鄉村振興發展,張如軍告訴記者:「我鎮現有蔬菜雖已形成規模,但在種植技術、產量、品質上還有較大差距。下一步,在鞏固和提升糧食、蔬菜、瓜果三個傳統的產業基礎上,利用地域和品牌優勢,通過大力發展和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如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產品電子商務等),促進蔬菜、蘋果、西瓜、甜瓜等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發展,提升品質、全力發展有機蔬菜,申請『三品一標』,打造福堪特色產品,使地域特色資源的經濟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實現鄉村產業的興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vV_ImwBmyVoG_1Zn5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