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對於小寶寶來說,「母乳」是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在孩子的成長發育中,母乳才是「王道」!沒有任何其他的食物要比母乳更營養更健康。
《生命科學》明確指出:
和其他食物喂養的兒童相比,母乳喂養的兒童營養更豐富,患病更少。
尤其是那些出生後6個月之內的寶寶,如果能及時地喝上母乳,無形中會讓數以萬計的兒童的健康和發育情況改善,甚至還能拯救上百萬的生命。
食物對於人體的影響肯定是有的,尤其是處於哺乳期的寶媽,日常的飲食也會通過母乳進入到寶寶的體內,這就讓很多寶媽覺得「哺乳期間應該好好的忌口」。
曾經有一個寶媽分享她坐月子時的經歷:家裡老人說「鴿子肉」下奶,於是就給她吃了很多鴿子肉,但奶水卻是日漸減少,後來又聽別人說,鴿子肉是回奶的,最後這位寶媽自己都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其實,哺乳期間的飲食情況,還真的沒有辦法具體定義,因為每個媽媽的身體素質不同,「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而且大部分的食物也沒有具體的科學證據來證明就會導致回奶,因此在哺乳期間,孕媽不必過於拘謹,但也要儘量避免接觸一些食物。
1)各種調味品
哺乳期的媽媽,儘量少吃一些調味品,像雞精、味精等,雖然這些是做菜必不可少的,但像味精中的碳酸鈉會通過乳汁進入到寶寶的體內,和孩子體內的鋅元素髮生結合,就會形成一個鋅化合物。
這些物質不會被體內吸收,還會導致孩子體內鋅元素的缺乏,尤其是對於新生寶寶來說,鋅元素的缺乏是危害性最嚴重的,影響以後的智力發育,因此媽媽在哺乳的時候,至少前三個月不要吃雞精和味精等調味品。
2)過於辛辣的食品
當媽媽吃不同的食物時,母乳的味道是不同的,而小寶寶對於口糧的味道又是十分敏感,過於辛辣的味道寶寶可能會不喜歡。
另外,辛辣的食物也會刺激到寶寶的腸胃,讓寶寶出現上火的現象,引起拉肚子或者腸脹氣。
3)抑制分泌乳汁的食品
一些食物是醫學界公認的回奶食物,像麥芽、韭菜、人參等,這些寶媽也都不要吃。
4)易過敏的海鮮
海鮮是一種比較容易讓人過敏的食物,其中很多新生寶寶有濕疹,也可能和媽媽愛吃海鮮有關,而濕疹就是寶寶的一種過敏反應。
另外,海鮮大部分都是「性寒」,在哺乳期吃海鮮可能會造成孩子拉肚子。
5)巧克力、咖啡因等食物
像咖啡、巧克力等食物里含有咖啡因和可可鹼,這些都會對嬰兒的神經系統、心臟有損傷,讓孩子出現消化不良和愛哭鬧的情況。
對於上面這些忌口的食物,並非是一點都不能攝入,而是要少量,並且食用的時候,要避開給寶寶喂奶的時間。
實際上,絕大數情況下,哺乳期的媽媽是什麼食物都可以吃的,也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但是如果你吃了某些食物之後,自己過敏,或者哺乳後的寶寶出此案了某種症狀,那麼暫時就不要這些食物了。
如果把這種食物停止後,寶寶很快就好了,說明這種食物是不適合寶寶的,媽媽就要避免攝入了。
寫在最後:
總之,哺乳中的媽媽是可以繼續享受美食的,沒有那麼多的硬性禁忌,但也要觀察寶寶吃母乳的情況和表現,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