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慶挺好的 | 崔燕:最幸福的事兒就是見證了大慶的發展壯大

2019-12-22   大慶論壇

大慶四十年特別策劃

我在大慶挺好的

第六期

《崔燕:最幸福的事兒就是見證了大慶的發展壯大》

1970年出生的崔燕,笑稱自己比大慶市大9歲。

作為石油老會戰的後代,崔燕生在大慶,長在大慶,親歷了大慶40年的成長變遷。


崔燕,象棋國家棋協大師、國家級裁判、國家中級教練員、國家體育總局三級運動員、象棋海外推廣教練員、騰訊《天天象棋》總編、《棋藝》雜誌特約記者、黑龍江省棋牌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業餘女子棋王、省智運會冠軍、蟬聯全國業餘棋王賽大慶女子棋王、現任黑龍江省棋牌競訓基地管理者及教練、鵬程棋牌俱樂部主教練、省特色學校教練……崔燕告訴記者,在獲得這些頭銜之前,她其實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崔燕姐弟5個,她有3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對於童年的記憶,崔燕印象深刻——住的是干打壘房子,吃的是粗糧,勤勞的父母在院子裡種菜自給自足,大人們根本就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孩子們也都有各自的家務,挖野菜喂雞鴨,割草喂兔子,菜地拔草等。

小時候,別的孩子,玩過家家、跳繩、嘎拉哈,而崔燕卻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候紙和筆都是很珍貴的東西,不可能讓孩子來「塗鴉」,而家家取暖做飯燒的都是原油,因此各家都有一個儲存原油的「石油坑」,崔燕就用樹枝做筆,在原油的表面任意畫著自己想畫的東西,因為經常被原油弄髒了衣服,因此也沒少挨打,以至於現在回想自己的童年,都「充滿了石油的味道」。

上小學後,崔燕的繪畫天賦顯露出來,經常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因此她被學校推薦到大慶少年宮學繪畫。學習之餘,她發現少年宮常有人下象棋。鬼使神差的,崔燕又對象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時間就去看別人下棋,居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下象棋,而且棋藝還非常了得。

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品學兼優的崔燕沒有聽從老師考高中上大學的建議,而是報考了技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大慶油田物業二公司。

或許,用天資聰慧這個詞來形容崔燕,是再恰當不過的。崔燕興趣廣泛,比較「貪玩」,卻很輕鬆地把每一項愛好都玩得「風生水起」。



喜歡心理諮詢,她成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還做心理諮詢人才培養,培養出幾十名心理諮詢師。


喜歡書法,現在成為大慶女子書法家協會副會長,省毛體書法協會副會長。


喜歡象棋,成為大慶唯一的象棋國家棋協大師、國家級裁判、象棋海外推廣教練員、騰訊《天天象棋》總編、蟬聯全國業餘棋王賽大慶女子棋王……

今年49歲的崔燕見證了大慶從成立到繁榮富強,大慶人的生活從平凡走向富足的過程。


小時候,每個月父母發工資,基本上都用來買米麵糧油、肥皂、衣服等生活必需品,根本沒有剩餘。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家裡的日子才日漸好起來。那時候鼓勵人們做生意,作為油田職工家屬的媽媽成為大慶第一批個體戶,開發廊、服裝店,又開了大慶第一家照相館——多景照相館。有時間的時候,崔燕和姐姐們就去照相館裡幫忙,也通過大慶人照相的變化,見證了大慶人的生活,一天天走向富足美好。

「最初,來照相館照黑白寸照的人多,7分錢3張照片,後來開始照大照片,再後來有了彩色照相機,人們照彩照的多起來,直到更多的人追求美,開始照明星照,每張照片5元錢,照的人越來越多。」


現在,大慶人的生活真的好起來了,高樓林立,人們過著富足無憂的生活。

崔燕說,她喜歡大慶,不僅僅是大慶的天藍水碧、空氣清新,她更喜歡大慶的包容。大慶是一個移民城市,來自全國不同地域的人們,帶來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匯成大慶獨有的石油文化、移民文化,也孕育出大慶獨有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都是大慶的財富。

「在前40年里,我有幸見證了大慶的發展壯大,而在我此後餘生里,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兒,就是即使我到了耄耋之年,而大慶依然風華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