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時代,請小心妊娠期糖尿病!

2019-07-10     西安市第四醫院

二胎時代的來臨,臨床可見的高齡產婦逐漸增多,因為孕婦受傳統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的影響,過多的在懷孕期間吃很多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加上孕期運動量較懷孕前大量下降,因此越來越多的孕婦都面臨著妊娠期高血糖的風險。



到底什麼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期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潛在胰島素分泌不足),但妊娠期才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這種糖尿病的發生率在我國為1%-5%,並有增高的趨勢。GDM患者糖代謝多數於產後能恢復正常,但將來患II型糖尿病(非先天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的產生原因


提到妊娠期糖尿病出現的原因,就不得不多說一句,在孕期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的孕媽媽,這其實並不是你的錯。簡單來說,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遺傳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產科病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無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2、激素異常

正常情況下,人體是會自動分泌降血糖的物質,保證自己血糖平衡,但在女性妊娠期間,胎盤會產生多種供胎兒發育生長的激素,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卻可以阻斷母親體內的降血糖物質的作用,因此容易引發糖尿病。在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這些激素的高峰時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發時間。



3、營養過剩

在懷孕以後有的孕婦自己或家人會大量的為其補充營養,從而導致孕婦身體過於肥胖引起肥胖症,而肥胖症很容易引起妊娠糖尿。



4、年齡原因

大齡甚至高齡的產婦因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新陳代謝放慢,再加之前期對病症的忽視,很容易換上妊娠糖尿病,如果頭胎就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懷二胎時患病的幾率就會更高。



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的影響


1、高血糖可使胚胎髮育異常甚至死亡。

2、糖尿病孕婦很容易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同時增加了控制血糖和控制血壓的難度。有些孕婦因為血壓過高,還可能需要提前終止妊娠。

3、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婦容易發生感染,特別是泌尿系感染。如果不能即使發現或得不到及時治療,感染可能會擴散到腎臟,造成母兒嚴重的不良後果。

4、羊水過多。孕晚期,羊水主要來源於胎兒尿液,如果孕婦血糖控制不滿意,可能導致胎兒尿量增多而發生羊水過多。羊水過多會影響孕婦的正常呼吸,同時可能誘發早產。

5、血糖控制不良的孕婦孕育巨大胎兒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同時造成難產、產道損傷、手術產機率增高,產程延長容易發生子宮收縮發生引起產後出血。

6、1型糖尿病孕婦易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於妊娠期複雜的代謝變化,代謝紊亂髮展成為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體急劇升高,進而發展為代謝性酸中毒。這是造成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7、當前次妊娠得過糖尿病的孕婦再次妊娠時,復發率高達33%~69 %。妊娠狀態結束後遠期發生糖尿病機率也增加,17%~63%將發展為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


1、流產和早產:妊娠早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使胚胎髮育異常甚至死亡,最終導致流產。合併羊水過多易發生胎膜早破、早產,當繼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兒窘迫等併發症時,常需提前終止妊娠。

2、胎兒生長受限(FGR):發生率約21%。妊娠早期血糖過高有抑制胚胎髮育的作用,導致胚胎髮育遲緩。合併微血管病變者,胎盤血管出現異常,繼而造成胎盤供血供氧能力下降,影響胎兒發育。

3、巨大胎兒:即出生體重大於4000g或身體大於正常(特別是軀幹不)的胎兒。發生率高達25%~42%。

4、胎兒窘迫和胎死宮內:可能因為妊娠中晚期發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



妊娠期糖尿病對新生兒的影響


1、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高血糖使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產生及分泌減少,胎兒肺成熟延遲,使得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發生率明顯增高。即使是足月分娩發生這種疾病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2、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脫離母體高血糖環境後,高胰島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時補充糖,易發生低血糖,嚴重時危及新生兒生命。

3、巨大兒童年期和成年期肥胖和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高,且糖尿病的發病年齡也較提前,大約在30歲之前。



妊娠期糖尿病的表現


1、飢餓感

飢餓感是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常見的症狀,但許多人認為,孕婦是一個人的嘴巴,兩個人的飯量,所以很容易感到飢餓,因此這個症狀常常會被忽略。

2、口渴

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時,孕婦常常容易出現不明原因的口渴,不停喝水仍感到口乾,這並不是正常的妊娠反應,孕婦需警惕是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同時,因為口渴導致飲水量的增多,加上胎兒壓迫膀胱,孕婦時常感到尿頻,上廁所的次數大大增加。

3、皮膚瘙癢

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容易感到皮膚瘙癢,明明沒有皮疹等症狀出現,但皮膚特別容易乾燥瘙癢。由於冬天皮膚易乾燥,夏天有蚊蟲叮咬,所以這個症狀也常常被孕婦忽視。

4、容易感到疲乏

疲乏可能是糖尿病導致的,也可能是懷孕勞累導致的。當孕婦時常感到勞累時,需要觀察自己是否同時出現其它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徵。

5、頭暈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發生血糖低的症狀。有的孕婦會頭暈,甚至暈倒。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去醫院驗血糖了。



​​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該怎麼辦?


1、按時產檢,監測血糖

孕期需注意按時產檢,可學會使用血糖儀監測血糖,及時記錄血糖值,了解血糖的變化;同時也建議監測各種併發症,例如子癇、羊水過多、感染等的發生。如果出現血糖超標,就要採取相應的飲食、運動干預。



2、控制體重



​​

孕前減重

對於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受損的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孕前目標是通過營養和運動,減輕體重的 7%。使 BMI < 25 kg / ㎡,總膽固醇< 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0mg/dL,甘油三酯< 150mg/dL,血壓< 140/90 mmHg。

孕期控重

應根據不同妊娠前體重和妊娠期的體重增長速度而定。

雖然需要控制糖尿病孕婦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但應避免能量限制過度,妊娠早期應保證不低於1500 kcal / 天,妊娠晚期不低於 1800 kcal / 天。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能導致酮症的發生,對孕婦和胎兒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注意:


孕 前 減 重:孕 前 體 質 指 數 BMI< 18.5 kg / ㎡ 為消瘦,BMI 18.5 ~ 24.9 kg / ㎡為正常,BMI 25.0 ~ 29.9 kg / ㎡為超重,BMI ≥ 30.0 kg / ㎡為肥胖。

孕期控重:妊娠早期平均增重 0.5 ~ 2 千克;妊娠中期平均增重 2 ~ 6 千克;妊娠晚期平均增重 3 ~ 6 千克。

3、調節應激



應激會增加體內胰島素拮抗激素的產生,從而引起血糖升高。如果糖尿病婦女處在很多應激的重壓之下,糖尿病護理將變得很難進行。長期應激還會導致抑鬱。

糖尿病婦女情感和情緒狀態的變化較普通人明顯,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減少來自單位和家庭的壓力。

4、養成運動習慣



​​

運動療法可降低妊娠期基礎胰島素抵抗,選擇一種低至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又稱耐力運動),主要指由機體大肌肉群參加的持續性運動,有控制體重、增加能量、幫助睡眠、減少腰酸背痛、減少腹脹便秘等很多好處。

安全的運動形式能夠維持孕婦孕期體重的合理增長且不引起胎兒窘迫和子宮收縮。孕婦可根據場地及興趣開展合適的運動方式。

散步、游泳、瑜伽、健身操、爬樓梯、上肢運動等都是妊娠期常推薦的運動形式,其中散步是最受歡迎的形式之一,每周進行 3 ~ 5 次。

5、血糖監測和調控



不需要胰島素治療者:每周至少監測 1 次全天血糖。(末梢空腹血糖及三餐後 2 小時血糖共 4 次)

血糖控制穩定者:每周至少血糖輪廓 1 次(三餐前 30 分鐘、三餐後2 小時和夜間血糖)、全天血糖 1 次。在 28 ~ 34 周胎兒快速生長期適當增加次數。

新診斷、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穩定及應用胰島素者每日監測血糖 7次。(三餐前 30 分鐘、三餐後 2 小時和夜間血糖)

6、藥物治療規範



有些糖媽媽諱疾忌醫,用藥也不按醫囑規律使用或隨意停藥,甚至個別因害怕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或怕「上癮」堅決不同意用藥,就易導致血糖失控並出現母胎併發症。胰島素是不會對胎兒造成出生缺陷的。

7、關注母體併發症



定期產檢,關注母體併發症的發生可能,並及時診治,糖媽媽產檢次數較普通孕婦多,檢查項目也相應增加。

8、關注胎兒併發症



定期產檢,掌握胎兒生長發育情況,關注胎兒併發症發生的可能,並及時診治。

注意:


胎兒發育的監測:

孕 6 ~ 8 周 超 聲 核 實 孕 周, 並 判 斷單、雙胎。孕前未控制血糖者有可能流產、胚胎停育,因孕早期 血 糖 過 高 可 使 胎 兒 發 育 受 累, 最 終 導 致 胚 胎 死 亡 而 流 產。

在 妊 娠 中 期 應 用 超 聲 對 胎 兒 進 行 產 前 篩 查。 妊 娠 早 期 血 糖 未得 到 控 制 的 孕 婦, 尤 其 要 注 意 應 用 超 聲 檢 查 胎 兒 中 樞 神 經 系統 和 心 髒 的 發 育, 有 條 件 者 推 薦 進 行 胎 兒 超 聲 心 動 圖 檢 查。

孕晚期(28 ~ 34 周)應再次超聲檢查胎兒器官結構情況。

胎兒生長速度的監測

妊娠晚期應每 4 ~ 6 周進行 1 次超聲檢查,監測胎兒發育,尤其注意監測胎兒腹圍和羊水量的變化等,注意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和巨大兒的可能。血糖控制不良,巨大兒發生率達 25% ~ 42%。

胎兒宮內發育狀況評價

妊娠晚期孕婦應注意監測胎動。需要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者應自妊娠 32 周起進行胎心監護,每周進行 1 次無應激試驗(NST)。懷疑胎兒生長受限時尤其應嚴密監測。

孕 36 周后每周超聲生物物理評分和胎兒都卜勒血流監測,一旦早期發現胎兒宮內缺氧,及時入院進行治療。

防早產,促胎兒肺成熟,早產率亦明顯高於非糖尿病妊娠。

對妊娠合併糖尿病、宮頸機能不全者,建議 12 ~ 14 周進行預防性宮頸環扎術,特別注意預防細菌性陰道病導致的胎膜早破和早產。

而對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滿意以及需要提前終止妊娠者,應在計劃終止妊娠前 48 小時,促胎兒肺成熟。但抑制宮縮的藥物(如安寶)及促胎兒肺成熟藥物(如地塞米松)均可升高血糖,使用時注意血糖監測和調整降糖藥物劑量。

9、合理的分娩方式和時機



糖尿病對妊娠結局有影響,妊娠也可能加重糖尿病病情及引發併發症,適時終止妊娠也可改善糖尿病病情和妊娠結局。

注意:


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宮產指征。決定陰道分娩者,應制定分娩計劃,產程中密切監測孕婦的血糖、宮縮、胎心率變化,避免產程過長。

擇期剖宮產的手術指征為糖尿病伴嚴重微血管病變,或其他產科指征。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兒偏大(尤其估計胎兒體重≥4250 克)或既往有死胎、死產史者,則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征。

10、產後母乳喂養及隨訪



提倡母乳喂養

糖媽媽不必擔心母乳的質量,因為母乳不僅可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還可降低其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並且還可以幫助糖媽媽身體的恢復,子宮的復原,以及產後瘦身塑形。

注意:

妊娠期糖尿病婦女產後最終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高達 50%。建議所有妊娠期糖尿病媽媽產後 6 ~ 12 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糖耐量正常

有高危因素的婦女每年進行 1 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兩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之間可檢測空腹血糖。

無高危因素的婦女每 3 年進行 1 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

糖耐量異常

空 腹 6.1 ~ 7.0 mmol/L , 餐 後 2 小 時 血 糖7.8 ~ 11.1mmol/L,則每 3 個月隨訪 1 次,內分泌科隨訪。

診斷為糖尿病

空腹≥ 7.0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11.1mmol/L,轉內分泌科處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食物選擇



提倡食物種類多樣化

每日應攝入穀類、蔬果類、畜禽魚類、乳蛋豆類和油脂類食物。每日膳食種類應達到12種及以上,每周應達到25種及以上。保證適宜體重增長。



主食定量,粗細搭配,注重低血糖生成指數或低血糖負荷的主食

谷薯類根據能量目標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調整每日攝入量,首選低血糖生成指數或低血糖負荷的復合型碳水化合物食物,其中全穀物不少於總谷薯量的1/3。



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蔬菜類攝入量應達到500g/d及以上,其中綠葉蔬菜占2/3及以上。在血糖平穩條件下,可選用低血糖生成指數或低血糖負荷水果,一般150g/d~200g/d,在兩餐間進食。

宜常吃畜、禽、魚、乳、蛋和豆類

可根據能量目標及實際孕周對應的蛋白質推薦參考攝入量進行個體化調整(見連結孕期婦女膳食指南)。減少加工肉類。控制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牛油、羊油、雞油、肥肉、奶油、棕櫚油、椰子油、可可油等)和反式脂肪酸(如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沙拉醬、卡夫醬、植物起酥油、反覆煎炸用油、休閒食品、快餐等)的攝入,適當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 、茶籽油 、山核桃、榛子、杏仁等)的攝入。DHA攝入應達到200mg/d。

清淡飲食

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g/d(1湯匙=10克),食鹽不超過6g/d(1啤酒瓶蓋=6克)。避免飲用含酒精飲品及食用添加糖食品。

餐次安排

建議每日3次正餐及2-3次加餐,避免發生低血糖。每日正餐及加餐中均應包括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且數量相對固定。對於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治療者,控制血糖的藥物治療應與膳食安排密切配合。

控制進餐速度,注意進餐順序

細嚼慢咽,減慢進餐速度,最好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調整進餐順序,養成先吃蔬菜、最後吃主食的習慣,研究發現按照蔬菜--肉類--主食的順序進餐有利於血糖控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tFMMGwB8g2yegND4N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