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闖進我們生活的都是善良的人

2019-12-20     看遍大西北


  願闖進我們生活的都是善良的人,希望每個人的生活中也能闖進這麼一個善良的人……

  最近一部老電影片段莫名其妙火了,「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給你送來,啊!」 「那你就送來吧。」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多年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她對我是這麼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


片段來自於1982年謝晉導演執導的電影《牧馬人》,電影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讓我們來共同再回顧下這精彩片段!


電影《牧馬人》片段
(建議WIFI觀看,土豪隨意)


  《牧馬人》的故事取自傷痕文學代表人物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的是主人公許靈均的坎坷經歷:童年遭遇父親離去,母親亡故,孤苦無依;57年又被打成「右派」,來到了西北牧場勞動。李秀芝是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兩人先結婚後戀愛並有了孩子,許靈均最後選擇了放棄去國外生活而留在國內和妻兒鄉親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1982年,《牧馬人》公映,引起觀影熱潮,據統計觀眾達1.3億人次,影片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等數個獎項,廣受讚譽。



由朱時茂扮演的許靈均是一個自小孤苦無依的苦命人,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又早早病逝,種種厄運的降臨為他以後的生活抹上了濃重的陰影。然而在雄渾、壯闊的草原上,在勞動人民質樸、純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靈魂又一次得到凈化重新尋到了友情、愛情和親情,在傷感中尋覓到了甜蜜,在痛苦中尋覓到了歡樂。他最後毅然作出了留下的決定,體現出了一個飽經風霜的知識分子對祖國和民族的一片深情。


  片中許靈均是以「右派」的身份被送去敕勒川「勞教」的,他孤獨、絕望,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他們幫助他、保護他,給他做飯,還幫他娶媳婦。在十年動亂中,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許靈均說,在他們之中,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找到了溫暖和希望。

  在困境中還有一個帶給他美好、溫暖和愛的是他的媳婦秀芝; 「文革」中,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裡。秀芝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


  這個雖然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女子,卻勤儉能幹,善於持家,把一個對生活幾乎喪失了希望的「右派分子」以及他的什麼都沒有的「家」進行了徹底改造,收拾的井井有條,創造了一個雞鴨成群、綠樹成蔭、充滿歡歌笑語的新家。


  曠野上陽光刺眼,秀芝戴著草帽,奮力和土、制磚,汗透衣衫,許靈均牧馬回來,秀芝俏生生的一抬頭,紅撲撲的臉蛋質樸清純,無比好看。


  片中秀芝說; 「在我眼裡,他就是許靈均。他就是當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


  在前往北京看望回國尋子的父親的前夜,許靈均問妻子:「如果父親帶我們走,怎麼辦?」,秀芝平淡而又堅定的回答:「不去。我們老家有一句話,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謝晉的這部影片對於當時剛剛走出苦難的民眾應該是種撫慰和激勵。《牧馬人》中,對於許靈均而言,善良純樸的鄉親和不離不棄的妻子是那個特殊年代難得的暖意,「人,畢竟是美好的」,也正是這些美好的情感讓他對國家和民族充滿希望。一個因錯誤的路線而被冤屈了20年的人,他有充分的理由抱怨、沉淪和離開,但是最後卻選擇了留下。這也真實地反映了那一代人的追求和精神境界。那是一個真正的有「中國夢」的年代。


  只是時代的快速變化也是當時的創作者所不能預見的吧?在這部影片公映之後沒幾年,片中飾演許靈均的朱時茂去了美國,飾演李秀芝的叢珊去了法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sP7I28BMH2_cNUgXy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