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印記丨魯本斯、倫勃朗,還有畢卡索和馬蒂斯,聖誕節他們在成都等你

2019-12-20     一帶一路報道

成都博物館供稿

12月25日「大師印記: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版畫展」將在成都博物館三層臨展廳正式與公眾見面。本次展覽由成都博物館與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合作,將94幅從遙遠的歐洲誕生、輾轉珍藏於北京大學的珍貴原創版畫帶到天府之心,並邀請廣大觀眾追尋近500年來40餘位西方藝術大師的版畫真跡,欣賞藝術的迷人魅力。

展出時間:2019年12月25日-2020年3月8日

展出地址:成都博物館(青羊區小河街1號天府廣場西側)

展出免費面向公眾開放

【展覽亮點】

本次展覽精選了此前十餘年間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版畫展中最為精彩的幾個主題呈現給蓉城觀眾:

「山川與城市」單元展出的風景版畫均出自聲名顯赫的藝術大師們,包括魯本斯、雷斯達爾、畢拉內及以及透納、康斯太勃爾等,他們幾乎完整地再現了這段風景畫的發展歷程。

彼得·保羅·魯本斯 《小景系列》之13:烏雲

「英雄與神祇」單元用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和荷馬、羅馬詩人維吉爾和奧維德作品中的場景來解讀西方文明的古典傳統——希臘神話,洛可可大師布歇的巨作《維納斯的勝利》將帶領觀眾踏上奧林匹亞之巔的狂想之旅。

「杜米埃的世界」單元均為杜米埃的插畫作品,在現實主義的批判潮流下,杜米埃的插畫剖析時代、針砭時弊,為觀眾勾畫出19世紀中葉法國的社會風貌。

杜米埃《現今的慈善家》系列插畫之6

「畢卡索的時代」單元則以畢卡索為線索,串起現代美術史輝煌的發展脈絡,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大師名字紛至沓來:「野獸主義」的奠基人馬蒂斯、立體主義靈魂人物之一的布拉克、超現實主義大師夏加爾……通過他們的作品,觀眾可以觸摸到上個世紀風波詭譎、遍地開花的現代藝術面貌。

畢卡索《蟎蜂》

值得一提的是,觀眾走入展廳所看見的第一幅展品,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斯通教授17歲時購藏的第一幅作品——倫勃朗的肖像版畫《桌邊戴著十字架鏈條的男人》。

倫勃朗 《桌邊戴著十字架鏈條的男人》

【展品背後】

一個普通人的

「博物館級別藝術收藏」


唐納德·斯通教授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能夠進入博物館的藝術藏品都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但來自美國的唐納德·斯通教授卻以自身經歷證明了:藝術絕不僅僅是貴族的特權,它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17歲那年,斯通用兼職掙來的錢,買下了他人生收藏的第一幅版畫;而當他77歲的時候,已經為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捐獻了六百多幅畫作,以這些畫作為基礎推出的「斯通教授捐贈版畫展」,也在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持續舉辦了13屆,為成千上萬的人們帶去了接受藝術薰陶的機會,觀摩大師藝術作品的快樂。

馬克·夏加爾 《自畫像》

童年的斯通就對藝術產生了興趣。當時家中一貧如洗,母親曾擔憂地說:「總有一天,他會想要擁有真正的藝術品。我們如何負擔得起呢?」正如母親所預料的那樣,當斯通讀大學時,他在一家畫廊看中了一幅巴掌大小的、倫勃朗的肖像版畫,價值35美元。斯通花了四個星期兼職粉刷匠,終於存夠了錢,擁有了他人生第一幅版畫。那年他17歲,這種對藝術傾盡全力的熱情貫穿了他的一生。

亨利·馬蒂斯 《女人頭像》

斯通教授平時生活非常節儉。他住廉價的公寓,吃穿也極其簡單,工資和退休金大多省下來購買具有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精美版畫、繪畫及藝術品。他的藏品涵蓋了文藝復興時期以及17世紀-19世紀的諸多藝術大師,如拉斐爾、魯本斯、杜米埃、畢卡索、德拉克洛瓦、馬蒂斯、提香、透納等最負盛名的藝術家的版畫及繪畫作品。

簡•薩恩列達姆 《密涅瓦》

傾囊以待

將「藝術大師們」送到中國

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了一個學者交換項目,從來到美國的中國學者那裡,斯通教授第一次了解到這個遙遠的東方古國,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2年,斯通教授受北京師範學院之邀來到中國講學,就此與中國結緣。

2006年,斯通教授退休後,每年秋季到北京大學英語系任教。這一年,他的一名學生帶他參觀了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當時裡面只有一些考古文物展品。面對這種情況,斯通有了「以我綿薄之力,改變中國尚未有一間學府設有西方藝術殿堂展館的現狀」的想法,決定用自己的收藏來充實博物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從這年起,斯通教授決定每年捐贈一批版畫給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最後將他畢生的藝術收藏都贈予北京大學。至今,賽克勒博物館已經從斯通教授手中受贈了六百餘幅版畫、繪畫以及中國古代藝術品,極大地豐富了館藏。

杜米埃《婚後生活》系列插畫之25:月亮效應

自2007年開始,斯通教授作為名譽顧問參與策劃博物館一年一度的版畫展,為展覽選定主題並組織展品。有一次,他向一位猶太畫廊女主人購買了一幅馬蒂斯的版畫作品,女主人卻給了他全套共6幅,因為中國是二戰時少數願意庇護猶太人的國家之一。斯通教授的努力奔走感動了很多人,其中不乏直接向賽克勒博物館捐贈畫作的外國畫商。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中國藝術業務主管的孫志新先生,也曾是斯通教授的學生。一個人的努力,最終帶動了周圍人的熱情,構築起一座中西文化和藝術交流的橋樑,那些曾經離我們無比遙遠的西方藝術大師們,就通過這座橋,真實地走進了中國百姓的生活。

尼古拉斯·佩雷勒 《法厄同請求父親阿波羅允許自己駕駛太陽戰車》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編輯:彭納

審核:雷怡安

主編:鄧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s4CKm8BMH2_cNUgoB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