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舉辦創作研評會

2021-01-27   新劇觀察

原標題:《大江大河2》舉辦創作研評會

作者 / 明月帆

1月2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電視劇《大江大河2》創作研評會。該劇出品方與編劇、演員、播出平台代表、專家學者、青年觀眾代表、媒體記者共60餘人,圍繞《大江大河2》在新時期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方面的新實踐、新經驗,包括劇本創作、主題表達、人物塑造、藝術手法等,在文化表達、價值引領與反映社會現實方面產生的影響,在統一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上的實現路徑,以及新時期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如何進一步推進和改進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出席研評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明品主持研評會。

《大江大河2》是由上海廣播電視台、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李雪、黃偉執導,孔笙監製,王凱、楊爍、董子健、楊采鈺領銜主演的當代都市劇,於2020年12月20日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首播,並在優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等網絡平台同步播出。該劇延續第一季內容,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等人的際遇和奮鬥歷程,展現中國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經濟領域的改革、社會生活的嬗變、政治領域的變革,刻畫改革實踐者們的掙扎、覺醒和變化。

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周繼紅指出:「《大江大河2》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廣度、深度和溫度的精品力作,通過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等主要人物故事展現了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波瀾壯闊的經濟改革歷程和豐富深刻的社會變化,反映了改革實踐者追求理想、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飽滿,傳遞了向善向美的真情實感,實現了宏大主題的具像化、藝術化表達,確實是一部非常難得的好作品。」

東方衛視影視劇運營部副總經理張建沖、《大江大河2》編劇唐堯、《大江大河2》主演王凱等出品方和主創代表圍繞《大江大河2》的創作歷程,分享了創作體會與心得。

張建沖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大江大河2》獲得觀眾喜愛的原因——以小見大的人物畫像、真實厚重的時代質感、收放自如的劇情節奏、通達現實的時代內核。

唐堯介紹了《大江大河2》創作過程中如何在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尋找平衡點,即在兼具現實主義風格的前提下寫出改革開放歷史上那些並不為人所知、但又為理想不計個人得失的英雄。

王凱表示:「《大江大河2》呈現的就不僅僅是那個時代人們的記憶,也不僅僅是宋運輝的個人成長歷史,裡面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牽動著人們的情感記憶,激勵著每一個向上拼搏的普通人,通過一部作品能夠傳達一些正能量,這也是我們所有創作者的初衷,讓大家知道成功的道路並非坦途,甚至也有荊棘叢生,但是希望大家依然腳踏實地地堅定前行、不懈奮鬥,越挫越勇。」

優酷副總裁、總編輯張麗娜,企鵝影視高級製片人張志煒,愛奇藝版權合作經理許曉楠等播出平台代表介紹了《大江大河2》的播放效果、觀眾特徵,及其與用戶互動、反饋等情況。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記者史競男等研評專家主要以《大江大河2》為切入點,重點闡述研討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規律,把脈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機制,提出促進電視劇高質量創新性發展的對策建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准認為,《大江大河》的成功最根本的是立意的宏大,主題的豐富,視角的開放以及思想藝術功夫的紮實。「《大江大河》這兩部,它的題材之宏大、立意之深遠、思想藝術品質之高,以及在各方面的影響之大,可以稱為這些年來我們所有改革開放題材電視劇最好、影響最大的一部。」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指出:「《大江大河2》以宏大的歷史背景、深刻的社會和人生主題,曲折的人物命運,鮮明的人物性格,加上生動的情節,真摯的情感,精良的表演和製作,讓這部現實題材劇成為了表現和記錄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文藝影像畫卷和影視精品力作。」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分享了看完《大江大河2》的三個直觀感受:一是影視行業中首播爆紅,續集必爛這個規律可以修改一下;二是宋運輝的飾演者王凱成功將「王凱」這個名字從觀眾的記憶里替換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宋廠長」;三是「史詩般」的敘事風格。

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認為:「這部作品對於80年代新一輩人來講是緬懷歷史的一部作品,對今天的80後來講是一部認識歷史的作品,這兩點結合得特別好,改革開放,很多人看到的2017年改革開放中的主角形象,但這部作品中的形象都是改革開放歷史的人,歷史就在他們身上,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形象。」

北京大學學生代表白雪以年輕觀眾的獨特視角分享了觀後感。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中國文化報、文匯報、中國藝術報、文藝報、綜藝報、北京晚報等媒體記者,國家廣電智庫、廣電時評、廣電獨家、影視獨舌、傳媒內參、新劇觀察等微信公眾號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