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皇家山莊,今日百姓景區

2019-12-13     泰州小叟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是中國園林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範例。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莊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避暑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這座規模宏大的園林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


避暑山莊環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山莊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山區占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避暑山莊主要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



宮殿區建於南端,是皇帝行使極力、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讀書和娛樂的場所,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組成。至今珍藏著兩萬餘件皇帝的陳設品和生活用品。




苑景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州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熱河泉。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裡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在避暑山莊東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著宏偉壯觀的寺廟群,這就是外八廟,其名稱分別為:溥仁寺、溥善寺(已毀)、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寺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外八廟以漢式宮殿建築為基調,吸收了蒙、藏、維等民族建築藝術特徵,創造了中國的多樣統一的寺廟建築風格。

山莊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與其它園林相比,有其獨特的風格。山莊宮殿區布局嚴謹,建築樸素,苑景區自然野趣,宮殿與天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達到了回歸自然的境界。山莊融南北建築藝術精華,園內建築規模不大,殿宇和圍牆多採用青磚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莊重,簡樸適度。山莊的建築既具有南方園林的風格、結構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襲北方常用的手法,成為南北建築藝術完美結合的典範。




避暑山莊寺廟由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羅漢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喇嘛寺廟群組成,環列在山莊外的東部和北部的山麓,共占地47.2萬平方米。





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係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避暑山莊這座清帝的夏宮,以多種傳統手法,營造了120多組建築,融匯了江南水鄉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為中國皇家園林藝術薈萃的典範。



遊玩德避暑山莊,一邊賞園景一邊享受一份清涼幽靜,真是「愜意」二字的最佳注釋。避暑山莊的園林與我們平時熟知的那些江南園林迥異。作為皇家園林,不僅僅擁有宏偉的建築群,更重要的是跟周邊的自然環境完美結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山莊整體布局因山就勢,北面是一個碧波粼粼的湖泊,湖面上散布著8個島嶼。而湖區北面山腳下,則是綠草如茵、一馬平川之地。東面則有起伏的山巒,森林密布,山泉涌流。而這一切包裹中的建築群,正體現著自然和人文的最佳結合。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odcAm8BMH2_cNUgkc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