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鐘鼓樓保管所召開專題會,研究文物消防安全工作。
一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鐘鼓樓進行安全大檢查,排查消防安全隱患,確保文物安全。二是將鐘鼓樓調整為夜間泛光照明模式,關閉木建築本體照明設施,並開展全面檢查。三是邀請文保照明領域專家,結合鐘鼓樓夜間照明系統使用期已到的實際,抓緊完善夜間照明方案,儘快組織實施。
西部網網友老-閒文/圖
【拓展閱讀】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和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到「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這是我國第一次從文物安全角度對文物建築的夜景照明燈光提出詳細的指導意見。
新規出台:文物、博物館開放期間,每2小時防火巡查一次
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就《指導意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指導意見》重點強調要科學評估火災風險,列出火災風險隱患清單,加強制度建設;要嚴格生產生活用火,文物建築用於宗教活動場所或者民居建築等確需動用明火的,必須加強火源管理,指定安全地點,採取有效防火措施,並由專人看管,做到人離火滅,非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建築保護範圍內不得燃燈、燒紙、焚香;嚴格安全用電,文物、博物館單位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電氣安全檢測維護,嚴格落實用電管理制度,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築外安裝燈具的要保持安全距離;嚴格用火用電和易燃可燃物品管理,加強文物保護工程工地和大型活動消防措施等。同時,文物、博物館單位要嚴格檢查整改火災隱患,每月至少組織開展一次防火檢查,每日定期開展防火巡查。對社會開放期間,每2小時開展一次防火巡查,並強化夜間巡查。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要加強對本轄區內文物、博物館單位的監督檢查,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實施掛牌督辦。
鐘鼓樓亮化工程背後的防禦措施
西安鐘鼓樓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鐘鼓樓點亮工程主要採用的是投光、上面俯射光源等形式,輪廓光源和投光相結合,屋檐上主要採用了燈杯來進行輪廓勾勒。鐘鼓樓的消防目前是從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來進行立體防禦。因為上面有照亮工程,有專業電工24小時監護,尤其是晚上開啟時,通宵都有電工在監護。平時每天都有日常檢查。鐘鼓樓裝得比較多、比較高科技的設施有煙感、光介面探測器、感溫電纜等。此外還有微型消防站,配備有器材、服裝、設備、人員等,主要作用是一旦發生應急、突發情況,在消防員到來之前可以進行初期撲救。」
小雁塔:本來準備亮化改造,目前項目已被叫停
西安博物院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原來的亮化急需提升改造。去年西安市準備投資對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的景觀、綠化進行改造等,但政府招標採購完成後,年底說是過度亮化,項目被叫停了。現在幾乎沒有景觀照亮,因為怕有隱患也一直沒有開景觀燈。小雁塔畢竟也是地標性建築,遊客有需求,節日氛圍營造也需要,夜遊活動也有需求。但國家出了指導意見,肯定要按照規定來。到底該怎麼做,有待主管部門領導來決定。現在我們的消防工作都按照規定在操作。」
西部網網友老-閒文/圖
>>重要解讀
文物圈人士:安裝在建築本體上的輪廓燈顯然不符合要求
「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這句話到底該怎麼理解?我省文物圈內一位人士認為:「文物建築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這句話雖然很短,但非常重要。包涵了三層意思:
第一,「文物建築」四個字的理解,「文物」是指所有進入縣保以上範圍的,包含了國家級、省級、縣(市)級三個級別,「建築」自然是指高出地面的,地下遺址不包括在內,同時並沒有對不同材質的文物建築進行區別分類;
第二,「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以後不能直接在文物建築本體上安裝燈具了,同時在受保護範圍內的所有施工都必須按規定進行審批,但並沒有說不可以採用投射等別的形式來照亮建築;
第三,已經在文物建築上直接安裝了燈具的顯然不符合要求,所以已經安裝的用來勾勒建築輪廓的燈具,應該是要拆掉的。這些直接安裝在文物建築上的燈具,即便是冷光源也會存在電路的安全性問題,在安裝時還要固定打眼,這就會對文物建築本體造成破壞。
「之所以這樣規定,初衷當然是為了保護文物安全。文物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旦燒毀不可能再挽回。所以,做出這樣的明確規定很有必要。但我認為,什麼情況都不能絕對,如有更先進、更安全的照亮方式,在不違反規定情況下,應該還是可以使用的。所以這一規定並不意味著,鐘鼓樓、西安城牆等從此要和夜西安說拜拜。」這位人士說。
新聞來源: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