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逛超市,上早教的錢都省了,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2020-12-17     淘媽育嬰

原標題:帶孩子逛超市,上早教的錢都省了,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文|淘媽

每位家長應該都有過帶孩子逛超市的經歷,那你帶孩子去超市都是怎麼做的呢?是全程讓孩子坐在推車裡,什麼都不讓孩子碰?還是讓孩子自己跑來跑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通過我的觀察發現,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前者。把孩子安置在購物推車裡,然後快速選完自己需要的東西,結帳離開。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其實帶孩子逛超市是一次很好的早教機會。如果家長每次帶孩子去超市都能做到這些,連上早教的錢都省了。

1. 刺激孩子感官的發育

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家人可以帶孩子一一認識這些物品。到水果區,讓孩子觀察、觸摸、聞聞各種水果,這樣孩子的觸覺、嗅覺都會得到刺激。比起家裡的那些水果卡片,這樣更為直觀,也更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媽媽可以拿起一樣水果告訴孩子「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香蕉,它的身體彎彎的,像月牙一樣。它的衣服是黃色的,吃起來也很香甜。」通過家長的描述,也有利於孩子的語言啟蒙。當然,除了水果,像蔬菜,或者是孩子平時在家裡常接觸的那些物品都可以讓孩子觀察。

2. 增加孩子對文字和數字的敏感度

很多家長都急著想要教孩子認數字、認漢字,於是會買各種識字卡,乾巴巴地教孩子認。其實去超市,在不經意間孩子就對數字和文字熟悉起來了。像媽媽在買水果的時候,可以指著價格標籤告訴孩子「這個蘋果是3塊一斤,我們買5斤可以嗎?」或者是買牛奶的時候,告訴孩子「你經常喝的就是XX牛奶,今天再買一箱,這兩個字就是XX。」當然,家長也不要期望孩子通過這種方式能認識多少字,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對文字和數字的興趣。孩子再大一點,媽媽可以給孩子一定面額的錢,然後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不能超過這個額度。

3. 讓孩子學會取捨

相信帶娃去超市的時候,基本上每次都會給孩子買點東西。當孩子站在玩具貨架下,總有幾樣玩具他都想帶回家。但是你要告訴孩子「在你喜歡的這些玩具中,只能選一樣。」可能孩子會有糾結,但是在這個前提條件的限定下,孩子也會選出最喜歡的那個。只有學會了舍,才能得到想要的,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而在孩子取捨的這個過程中,也鍛鍊了孩子的意志。有些父母覺得只要孩子喜歡,多買幾件都可以,建議不要同時滿足。

4. 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一點,淘媽是深有體會。現在我帶孩子去超市,很多事情都是讓孩子自己去做的。例如買了需要稱斤的食物,我就會鼓勵孩子幫我去稱重。孩子走過去會說「阿姨,能幫我稱下嗎?」在離開的時候也會禮貌地說「謝謝阿姨,再見」。可能剛開始孩子會抗拒,但是彆強迫,多鼓勵。尤其是在孩子做到一次之後,及時表揚孩子很重要。這些看似是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是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學會社交禮儀的。

帶孩子逛超市注意這些事

雖說帶孩子去超市有很多的好處,但是這些事也要注意。

1. 避開高峰期

帶孩子去超市,最好選擇人少的時候,像星期天、搞促銷的時候儘量少去。人太多的話,環境太過嘈雜,不利於和孩子交流、互動。結帳的時候可能要排著長長的隊伍,大人和孩子都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

2. 時間不要太長

每次去超市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因為超市是封閉的空間,空氣品質不太好。而且時間太長,孩子可能會失去耐心。

淘媽說:生活處處是教育,簡單的逛個超市,也能有勝過上幾節早教課的效果。所以,下次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不要著急買東西走人。試著讓孩子多觀察、多感受,說不定會讓孩子的認知能力得到大的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kprcXYB9j7PxaI7x5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