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玩「變臉」那些熟悉的鐵路崗位也消失了

2020-01-03   名城蘇州

名城蘇州網訊(記者 王子琦)還有整整一周時間,2020年的春運又將拉開大幕。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熬夜排隊買票到網絡買票,從人工檢票到刷身份證進站乘車……近年來,春運歷經了無數變化。今天,記者來到蘇州火車站,深入一線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眼中的春運變化。

(陸扣明)

陸扣明在蘇州火車站工作了近40年,目前是一名客運員,主要負責B2檢票口乘客檢票引導,今年10月迎來退休。2020年,將是他奮戰在春運一線的最後一年。

陸扣明在站台上工作了20年,後來調任普速列車檢票員,城際高鐵開通後,他又成為一名客運員。陸扣明告訴記者,這些年來,車站內的設施都在逐步智能化,許多崗位也發生了調整變化。

(乘客過電子閘機)

「以前普速列車檢票,用剪刀在車票上剪出一道口子,現在直接刷身份證或者刷臉過閘機,許多檢票員和我一樣都轉為客運員,引導乘客刷身份證過閘。」陸扣明回憶道。

除了檢票員被閘機取代,火車站廣播員也被電腦智能系統取代了。對於旅客來說,以前廣播員的作用在於播報列車到站時間、發車時間、檢票時間,間或發布一下尋人尋物信息,在沒有對講機年代,廣播員還承擔著車站人員的調度任務。

(園區站語音播報系統的運行介面)

隨著科技進步,真人播報也被淘汰了,直接進入了語音合成時代。蘇州園區站檢票員倪小男就是一名兼職「廣播員」,他只需把文字輸入到系統中,就能隨時廣播,無論是重大節假日、專題活動,還是突發事件廣播,都能做到及時播報。所以現在已經不再專設播報員這個崗位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蘇州園區站所有工作人員都是「廣播員」。

崗位在變,工作要求在變,但服務旅客的責任沒有變。陸扣明說,從檢票員轉變成客運員後,雖然無需依次檢票,但面對部分不常接觸智能設備,不擅長閘機檢票、不常出行的特殊乘客來說,他起到了溝通解釋、引導安撫的作用。

以前,站台沒有序號,站台員需要引導乘客找到車廂,有序排隊上車。如今,站台員不需要引導乘客找車廂了,但巡視的任務依舊在肩上,尤其是春運期間,站台每小時要迎來5到6趟車,每趟車停留10到15分鐘,短時間內湧入大量乘客,保護乘客安全的責任也就更重了。

春運在即,記者火車站看到,還有更多像倪小男和陸扣明一樣的鐵路人,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大家出行保駕護航的同時,還在努力提升旅客的幸福感、獲得感。

(責編:王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