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傳奇電影,很多人都會想到1999年的盛況。
不論是極富哲學意味的科幻經典《黑客帝國》,還是庫布里克的息影之作《大開眼界》都出自這一年。
彼時,導演大衛·芬奇也憑藉著《七宗罪》的火爆,成功躍升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導演之一。
但真正將大衛·芬奇送上大師寶座的,其實是另一部電影——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
我認為,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高智商電影。
通過人格分裂這個點將關於人性和心理的東西一展無遺,引發人們對待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難怪被稱作是影迷心目中的「聖經」。
火了整整20年,它究竟有何魅力之處?
白領生活奇遇記
故事的男主,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白領。
每天重複枯燥的工作讓他對生活產生了厭倦,但為了生存他只能繼續這種工作模式,最終患上失眠症。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活得行屍走肉,為了拯救自己,他參加各種活動,還認識了女主,一個打扮奇怪的「老煙槍」女。
雖然她不是傳統的精緻女主,但庫管真的很欣賞她的瀟洒和冷漠。
她就這樣站在車流中央,叼著煙粗魯地問初次見面的男主「你叫什麼?」。
這樣的女人,對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的男主而言,無疑是充滿誘惑力和新鮮感的,但他什麼也不敢做。
男主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又要繼續平淡、重複無聊了,直到「混混」泰勒出現。
這個隨心所欲、放蕩不羈、敢於打破常理的人,內心想法獨特行為怪異,不管想到什麼都會去做,從不考慮後果,簡直是男主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世界。
一次搏鬥使兩人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釋放,於是他們決定成立了「搏擊俱樂部 」——所有人都可以打架鬥毆,宣洩朝九晚五工作的壓抑與無奈。
很快,俱樂部吸引了越來越多精神受壓迫的人,每天晚上在這裡赤手空拳與另一個人打架鬥毆,第二天鼻青臉腫地去上班。
男主怎麼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在破爛的危房開業的「俱樂部」竟然成為了全國性的地下組織,還計劃炸毀信用卡大樓,銷毀所有信用記錄。
就在這時,一系列奇奇怪怪的問題慢慢浮上水面,事情變得不簡單:
泰勒開始了什麼瘋狂的舉動?
為什麼每次看到男主,女主都暴跳如雷?
男主的公寓為什麼會被燒?
明明共同創辦的俱樂部,為什麼所有人都只把泰勒當做領袖?
泰勒怎麼突然消失了……
他開始停下來審視這一切,思考:我到底是誰?周圍這些人是誰?
戲裡戲外,我們也是這樣的人
說實話,我覺得小說版的結局沒有電影的激烈、震撼,但勝在更具隱喻性。
事實上,男主已經淪為大眾符號化的存在而非真實的個體,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我。
因為整天籠罩在社會商品和資本主義消費鏈條而徹底物化,走向機械化的極端。
他是人經歷社會化的侵染之後的模樣,而跟他同居的泰勒是他自己精神分裂出來的第二人格,才是他們內心真正的自己。
荒誕、變態的劇情,步步緊逼現實,精準反映出當時的美國社會,當下年輕人的精神飽受煎熬。
多少人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卻總不知足,因為這種不變的安穩成為一種致命的壓力,將人們擠壓得渺小平凡,就像木板上其中一顆螺絲釘,固定但是不起眼。
這些工作讓人們變得約束、毫無個性可言,在遵循著同樣的社會法則和思維方式繼續生活,並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難得有人突破內心防線,坦誠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也是大多數人內心不敢直視的需求,卻無情遭到所有人的恥笑。
在恰克·帕拉尼克的筆下,這樣的人太多了。
他們一步一步揭曉答案,指著你問「這不是你嗎?」。
這部著作之所以被吹爆,也正是因為作者不留餘力地批判人類的物慾:
生活中,我們也被物質所奴役,厭倦工作和生活。
生活的苦悶壓抑著我們喘不過氣來,卻沒有勇氣去改變,但仍幻想著自己能變成泰勒,做自己想做不能做的一切。
但,終究是幻想。
恰克·帕拉尼克:
一直在做別人想做不能做的事
談到恰克·帕拉尼克,可能你感到陌生。
但是你一定聽說過那部重口味神作——《腸子》,沒錯!就是出自他之手。
據說,帕拉尼克第一次朗誦《腸子》章節的時候,現場總共有80多人嘔吐、73人暈倒。
因尺度之大導致這本書在進入大陸的時候,裡面這篇叫做腸子的故事也就被禁了,所以編輯部當時決定這本書的中文版名字就叫做《腸子》。
(感興趣的可以挑戰一下,記得做好心理準備~)
在完成《搏擊俱樂部》這部著作前,帕拉尼克就寫了第一本長篇小說《隱形怪物》,無奈出版社百般刁難之後還拒絕了他。
帕拉尼克非常不甘心,為了報復他們,這才寫出風靡全球的成名作《搏擊俱樂部》。
更諷刺的是,那部被拒絕退稿的前作竟然成了搶手貨……
這位「邪典小說作家」的作品,書里的人物無一不是病態的,說的都是顛覆常人三觀的人和事。
讀者常被其中的黑色幽默所折服,同時也驚訝於人物的瘋狂以及漸漸瘋狂的恐怖過程。
但不得不說,閱讀這樣的書只有勇士才能做得到,畢竟直面自己真的不容易。
作者:庫管,來源:Kindle電子書庫。全國最大的Kindle電子書愛好者聚集地,提供正版書籍推送服務,微信公眾號「Kindle電子書庫」(ID:Kindl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