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提要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其與烏克蘭、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家接壤。羅馬尼亞曾經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歷變革後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制度發生巨變,對其軍隊結構是否產生影響?其陸軍的作戰力量如何?請看——
在阿富汗執行維和行動
羅馬尼亞陸軍總部位於首都布加勒斯特,主要分支包括步兵部隊、山地部隊、炮兵部隊、裝甲部隊、傘降部隊和反化學、生物及核污染部隊。
Part.1 組建歷史及發展脈絡
羅馬尼亞最早嘗試建立獨立的羅馬尼亞陸軍其實可以追溯到1848年發生的瓦拉幾亞革命。瓦拉幾亞革命爆發不久之後,土耳其軍隊進入羅馬尼亞境內以阻止革命的進一步擴大,為此,剛剛成立的羅馬尼亞陸軍很快又被解散。1859年,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統一,羅馬尼亞再次建立其陸軍部隊。1877年,在俄國大公的要求之下,羅馬尼亞陸軍與俄國陸軍融合,共同參與羅馬尼亞獨立戰爭。最終羅馬尼亞人贏得獨立戰爭,國家獲得獨立。此後直到一戰爆發,羅馬尼亞陸軍都並未再參與任何大型軍事行動。
1916年7月,羅馬尼亞宣布加入一戰,與德國及奧匈帝國作戰,在遭遇最初的失敗之後,贏得了一戰中兩場主要戰爭的勝利。一戰結束之後,羅馬尼亞與匈牙利之間爆發戰爭。二戰開始後,直到1944年3月之前的二戰大部分時間內,羅馬尼亞陸軍的立場是支持軸心國,與蘇聯在東線戰場作戰。但1944年3月,其最終被蘇聯軍隊打敗並吸納,在蘇聯軍隊的控制下與德軍開戰。二戰之後,共產黨在羅馬尼亞成為執政黨,其陸軍經歷重組和蘇維埃化。1989年,羅馬尼亞爆發革命,羅馬尼亞由此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革命之後,由於缺乏資金,其陸軍中的很多下屬部隊被解散,原本的裝備被淘汰。此外,由於缺乏訓練等因素,羅馬尼亞陸軍的作戰能力大為下降。直到1990年代晚期,羅馬尼亞積極重組,作戰能力才逐漸加強,且自1996年開始,其軍隊預算增加超過4倍,武器裝備等也進行了有效更新。
自羅馬尼亞革命爆發之後,由於缺乏資金,羅馬尼亞陸軍關閉和廢棄了大量射擊場和訓練場。後來,羅馬尼亞陸軍的主要訓練機構都劃歸於陸軍總部管轄,包括3個軍隊高中、5個軍事學院、1個軍官學校和3個訓練學校。過去多年期間,羅馬尼亞陸軍的很多訓練都與其他巴爾幹國家或包括美國在內等盟國共同進行。
自1990年代以來,羅馬尼亞陸軍參與的國際行動主要有波士尼亞行動、科索沃行動、阿富汗行動等。
Part.2 架構組成及裝備
和平時期,羅馬尼亞國防部長為其陸軍總指揮官,但在戰爭時期,羅馬尼亞總統是羅馬尼亞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目前,羅馬尼亞陸軍共有約7.5萬名軍人及1.5萬名平民人員,共計9萬人。
羅馬尼亞陸軍的最高指揮部為陸軍總部,所有下屬部隊均由陸軍總部進行指揮和控制。陸軍指揮部之下具體的架構組織包括第1步兵師、第2步兵師、第4步兵師。
第2山地部隊旅士兵在叢林中執行任務
其中第1步兵師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機械化旅、第6特種作戰旅、第8混合炮兵旅、第10工兵旅、第61混合反航空飛彈團。第2步兵師的下屬部隊包括:第2山地部隊旅、第9機械化旅、第282機械化旅、第52混合炮兵團、第53混合反航空飛彈團、第43運輸營、第83維修保養營、第528偵察營、第96工兵營、第47信號營、第202反化學、生物及核污染營、第200後勤支援營。第4步兵師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5機械化旅、第18步兵旅、第61山地部隊旅、第69混合炮兵團、第50反航空飛彈團、第4後勤基地、第317偵察營、第53工兵營、第55信號營、第72反化學、生物及核污染營、第400後勤支援營。
羅馬尼亞陸軍正在平原地區測試飛彈發射
第1機械化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14坦克團、第2步兵團、第495步兵團、第113炮兵團、第288反航空炮兵團、第117後勤團。第6特種作戰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610特種作戰營、第620特種作戰營、第630傘降營、第640後勤營。第8混合炮兵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81 LAROM營、第83多用途火箭發射器營、第96多用途火箭發射器營。第10工兵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3工兵營、第52工兵營、第72工兵營、第136工兵營、渡河營、第110後勤營。第61混合反航空飛彈團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反航空飛彈營、第30護衛及擬定草案團、第22運輸營、第102維修保養營、第313偵察營、第265軍警營、第1 CIMIC營、第45信號營、第49反化學、生物及核污染營、第300後勤支援營、第500後勤支援營。
反化學、生物及核污染營正在執行任務
羅馬尼亞陸軍裝備的反航空飛彈
第2山地部隊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21山地部隊營、第30山地部隊營、第33山地部隊營、第206炮兵營、第228反航空炮兵營、第229後勤營。第9機械化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912坦克營、第341機械化步兵營、第911機械化步兵營、第345炮兵營、第348反航空炮兵營、第168後勤營。第282機械化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284坦克營、第280機械化步兵營、第300機械化步兵營、第285炮兵營、第288反航空炮兵營、第469後勤營。
第282機械化旅正在前進
第9機械化旅士兵執行偵察行動
第15機械化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631坦克營、第151步兵營、第634步兵營、第335炮兵營、第635反航空炮兵營、第198後勤營。第18步兵旅下屬部隊包括:第26山地部隊營、第32步兵營、第191步兵營、第183炮兵營、第184反航空炮兵營、第185後勤營。第61山地部隊旅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7山地部隊營、第22山地部隊營、第24山地部隊營、第385炮兵營、第468反航空炮兵營、第435後勤營。第69混合炮兵團的下屬部隊包括:第7迫擊炮營、第315炮兵營。第50反航空飛彈團的下屬部隊包括:第1反航空飛彈營、第2反航空飛彈營。第4後勤基地的下屬部隊包括:第41運輸營、第88維修保養營。
羅馬尼亞士兵正在射擊120mm迫擊炮
近年來,羅馬尼亞陸軍已對其武器裝備進行更新。在重型裝備方面,其主要裝備的是羅馬尼亞本國生產的TR-85M1主戰坦克和MLI-84M步兵戰車。目前,羅馬尼亞陸軍共裝備有717輛主戰坦克、124輛裝甲步兵戰車、1 133輛裝甲人員運輸車、2 487門火箭炮及迫擊炮、189架多用途火箭發射器、288套防空系統。
羅馬尼亞本國產的TR-85M1主戰坦克
多用途火箭發射器發射瞬間
當前,羅馬尼亞陸軍正在經歷重組,重組的主要目的是對武裝部隊架構進行現代化改造,減少部隊人數,並獲得符合北約標準的更新、更先進的技術。其重組包含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指揮系統進行重組,並將義務兵役制度改變為志願兵役制度,這一階段的重組已於2007年完成。第二階段重組的主要任務是與北約和歐盟進行作戰融合,這一階段的重組已於2015年完成。第三階段重組的主要任務是與北約和歐盟進行全面技術融合,這一階段的重組計劃於2025年完成。
參加閱兵展示的羅馬尼亞陸軍儀仗隊
羅馬尼亞陸軍的MLI-84M步兵戰車正在接受檢閱
羅馬尼亞傘降部隊士兵正在接受檢閱
Part.3 特種作戰部隊
羅馬尼亞陸軍早期就曾建立特種作戰部隊,進入21世紀,其特種作戰部隊進行了結構及裝備的現代化改造及重組,重組後於2009年8月1日組建了第1特種作戰營,總部位於特爾古穆列什。建立兩年之後的2011年10月,第1特種作戰營再次經過擴編及重組,重命名為第6特種作戰旅。
目前,羅馬尼亞陸軍下屬的3個偵察營,分別為第313偵察營、第317偵察營和第528偵察營,也被劃歸為特種部隊單位,這3個營最早的建立時間均在1960年代。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爆發之後,這3個偵察營由於戰爭原因而資金短缺,尤其是導致第313偵察營不得不暫時被解散,雖然其人員被解散,但設備卻得以保留多年且隨時保持戰鬥準備狀態,最終第313偵察營又再次被重建。
羅馬尼亞陸軍下屬的特種部隊還包括其軍警部隊下屬的快速干預中隊。該快速干預中隊是一支精英特種作戰部隊,組成隊員全部是具有高級軍事技能的人員,並且大部分成員都曾在羅馬尼亞陸軍全軍範圍內舉辦的武術、跆拳道、體育科學等方面的競賽中獲得冠軍。在2003年之前,快速干預中隊的結構組成、人員構成等所有方面的信息都保持高級別機密狀態,直到2003年之後才開始漸漸被世人所悉知。
第6特種作戰旅
1990年代早期,羅馬尼亞陸軍開始考慮建立一個統一的特種作戰部隊的可能性。經過方案討論,最終於2011年10月建立了第6特種作戰旅。
實際上,全新特種部隊組成隊員的選拔最早於2003年就已經開始,在隊員的選拔過程中,羅馬尼亞的4個盟國——美國、英國、以色列和土耳其對其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包括選拔人員應具備的素質、考察程序等等。
作為全新特種部隊籌建工作的一部分,羅馬尼亞陸軍解散了此前建立的多個精英部隊,包括第119偵察營、第56傘降營、第64傘降營、第62傘降營等。這些精英部隊在解散之前曾多次參與海外部署及國際多國行動,解散之後其人員分配到羅馬尼亞陸軍的下屬各個單位中。
組建後的第6特種作戰旅的下屬部隊包含第610特種作戰營、第620特種作戰營、第630傘降營和第640後勤營。
第610特種作戰營 第610特種作戰營最早創建於2003年3月,於2005年晚期達到全面作戰能力。其隊員除了定期到美國、英國等盟國參加特種作戰課程訓練之外,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也派遣多名教官駐紮在羅馬尼亞,對第610特種作戰營的隊員實施教學及訓練,每年教官在羅馬尼亞駐紮的時間大約為6個月。英國也同樣向第610特種作戰營派遣教官,但派遣教官的所屬部隊外界並不知曉。此外,土耳其部隊曾與羅馬尼亞部隊多次進行聯合訓練,因此第610特種作戰營的隊員從土耳其特種部隊中吸取了很多訓練及作戰經驗。
2003年的羅馬尼亞陸軍士兵
第610特種作戰營創建以後,主要是在國內執行任務,也曾被派遣到阿富汗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
在國外執行維和任務的羅馬尼亞士兵
第620特種作戰營 第620特種作戰營最初命名為第60傘降營,當時是羅馬尼亞陸軍中最主要的傘降部隊。該營最早建立於1941年,劃歸到第1地方陸軍軍團旗下。此後,第60傘降營進行重組,並重新分配到第2傘降旅旗下。2005年,為了達到北約標準,羅馬尼亞陸軍進行重組,第2傘降旅因此而解散。2011年,第60傘降營進行重建並被重命名為第620特種作戰營。
第620特種作戰營第一次進行國外部署是在2009年到科索沃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從科索沃返回國內後,至今尚未再次部署到國外執行任務。
第630傘降營 第630傘降營最初命名為第498傘降營,是羅馬尼亞陸軍中的一支傘降部隊,成立於1990年11月。其最初劃歸到第4步兵師旗下,後經重組後劃歸到第4傘降旅旗下,但第4傘降旅由於2005年羅馬尼亞陸軍的重組而被解散。2011年,第498傘降營被重建並重命名為第630傘降營。
第640後勤營 第640後勤營的主要任務是對第6特種作戰旅提供後勤支援及服務。
快速干預中隊
快速干預中隊成立於1990年,其主要任務是反恐、偵察、爆炸物處置、重要人員保護,現有人員145人。
1990年代早期,一支非常小的特種作戰分遣隊被創建,命名為特種作戰小分隊,其最初被劃歸到當時的第30護衛旅旗下。特種作戰小分隊成立之後極為神秘,幾乎不為外界所知,羅馬尼亞陸軍旗下的人員也對其完全不了解,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支部隊。成立幾年以後,特種作戰小分隊進行了重組並重命名為軍隊重要人員保護分遣隊,仍然劃歸到第30護衛旅旗下。1998年,軍隊重要人員保護分遣隊再次進行重組並重命名為現在的名稱——快速干預中隊。2000年,快速干預中隊被從第30護衛旅旗下調遣到羅馬尼亞陸軍軍警部隊旗下。
羅馬尼亞快速干預中隊士兵在執行任務
加入到羅馬尼亞陸軍軍警部隊旗下之後,快速干預中隊的規模不斷擴大,到現在已擴編為一個營級規模的部隊。在保持了多年的神秘之後,2003年,羅馬尼亞陸軍公開在電視節目中介紹快速干預中隊,自此向外界揭開面紗。據官方資料介紹,快速干預中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羅馬尼亞軍隊、政府的重要人員以及到訪的外國重要人員。但已有資料顯示,快速干預中隊與其他北約國家相似部隊一樣,自建立之後曾多次參與國外行動部署及國際維和行動。據稱,其部隊結構部分仿建於英國SAS部隊,並曾與以色列特種干預集團共同進行訓練。
快速干預中隊也可執行水上反恐任務
一般而言,快速干預中隊在執行任務時採用4人或6人小隊的方式,但根據任務需要,小隊的人數可以擴編。儘管其主要任務是重要人員保護及反恐干預等,但快速干預中隊的隊員還可以執行人質救援、航空突擊、海上突擊、直接行動等。
儘管羅馬尼亞現已加入北約,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快速干預中隊隊員在執行任務時大多數仍使用AK47步槍,除此之外,也有M16A2突擊步槍、SG551突擊步槍、HK33E突擊步槍、HK G3突擊步槍、HK G7突擊步槍、UZI衝鋒鎗、MP5衝鋒鎗、FN P90單兵自衛武器、HK G3-SG1精確射手步槍、CZ700狙擊步槍、白朗寧大威力MKIII手槍、HK P8手槍、EPI手槍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gp1P3EBfwtFQPkdBw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