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看見心理主創團
來源 | 看見心理(ID:kanjianxinli1)
作者 | 黎響
責編 | 陳沉沉
值班編輯 | 張罐子
半夜,頭疼到實在受不了,我終於停下刷視頻。
退出應用後,才發現原來已經凌晨一點半。
本來想著吃完晚飯後,放鬆5分鐘,卻沒想到一刷視頻幾個小時就過去了,導致原本說好要趕完的工作,最後又只能拖到第二天。
其實類似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明明這周 應該把方案趕出來,卻被各種莫名其妙的事情耽誤了;
周末 應該帶貓去醫院,但又拖延了;
應該好好跟我爸聊聊天的,但還是受不了他那管犯人一樣的態度,3句話沒說完就跑了;
……
我應該做很多美好的事情,但經常到最後都沒有做出來,因此非常懊惱。
一直以來,我都歸咎於自己自制力不強,不夠努力,直到最近看了陳海賢老師《了不起的我》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原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01
煩惱,都來源於應該思維
陳海賢老師觀察到:
在每一種這樣的煩惱背後,都有兩個自我在抗爭。
一個是「應該自我」;
另一個是「現實自我」。
「應該自我」就像一個理性的、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玩樂上的「效率機器」,而「現實自我」則是不完美的,情緒化的。
「應該自我」會經常命令「現實自我」去做事情,並忽視他的感受;
「現實自我」則會用拖延和懶惰來抗議「應該自我」的暴政。
有人覺得,沒辦法進步是因為意志不夠堅定,克服不了人性的弱點。
錯!這種想法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有一本有名的心理書,叫《象與騎象人》。
如果說「應該自我」是騎象人,那麼「現實自我」則是大象。
一般認為騎象人決定前進的方向,但實際上,大象才是決定者,因為它能選擇是否接受騎象人的指令。
只要騎象人和大象都達成一致,雙方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騎象人要大象走在布滿荊棘的路上,那大象肯定會抗拒。
最後就是,他們哪都別想去。
讓我們無法進步,倍感煩惱的,從來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兩種自我的不一致。
當今社會和文化普遍提倡勤勞與奮鬥,鼓吹成就與卓越。在這種環境下,很多人偏向於賦能騎象人,打壓大象。當大象在荊棘路前止步不前,鞭打就會更狠。
壓制現實自我,放縱「應該自我」,其實會產生很多不好的後果。
02
「我應該」,其實在讓渡我的主導權
在我轉行寫作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過一個旁人的生活,有如此剝離的感覺,是因為我一直用「應該思維「去驅使自己人生的選擇。
大四那年,我找到一份出國留學中介的實習工作,工作期間偶然得知以自己的水平,可以去考一個外國很好的學校。
「我的成績那麼好,不應該浪費啊!」
於是,從沒考慮過讀碩士的我,一周之內就決定報名,並幸運地被一所很好的大學錄取了。
但在交完第一筆學費之後,我就後悔了:
我是一個極其內向的人,連跟同班同學聊天都不敢,為什麼自己就陰差陽錯選擇了管理學碩士呢?
「因為這個學校全球排位很靠前,我應該選它。」
雖然我還是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了,但在那裡的時光讓我學到最重要的卻是:我不適合做管理工作。
諷刺的是,回國之後,前領導請我去他公司:
「我這有個新項目,你既然是管理學專業的,應該能管好這班人吧?」
雖然感覺到不安,但考慮得失之後,最終我還是接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事實證明,我的確能勝任,管的團隊也越來越大。
然而,正是在團隊增長的過程中,我卻逐漸意識到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方式:會議充斥著日程表,每天講著枯燥的ppt,聽著難以落地的頭腦風暴。
而真正的我寧願花很多時間研究數據、學習具體的技能和構思一篇篇文章。
它們都指向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一邊是高收入、高地位的,我應該繼續走的成功路;
另一邊是我喜歡的,我想要去做的,但是沒有被祝福的路。
之後幾次擇業,我的收入和地位日益提升,但那始終是「應該自我」的勝利。
換來的代價卻是,每一次抗爭失敗,我內心的感受就死掉一些,就像看著一個完美的寄生體正在慢慢占據我的身體,我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
與此同時,我更是失去對工作本身的興趣:寧願裝病待在家裡,一整天麻木地玩遊戲,水也不喝飯也不吃。
一直都有聲音告訴我應該如何選擇最佳的生活,那條路很好,只是在那裡,僅有「 理智的我」 在走,卻沒有「 情感的我」的 存在。
03
應該思維的背後,是不夠自愛
本質上,「應該思維」就是一種有條件的自愛。
它的邏輯是:
只要我做到某個標準,我才是好;
直到那之前,我都是不好的。
當我們必須要表現出最勤奮、最漂亮、最努力的自己,才能覺得自己是被愛時,那麼我們就越怕沒辦法做到這樣的真實自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我很喜歡蔡依林的一首歌《我》,她唱出了幾乎所有「應該人群」的內心體會。
我是否重要
我鏡子裡的她
好陌生的臉頰
哪個我是真 哪個是假
我用別人的愛 定義存在
……
蔡依林首次推出這首歌的時候,也在經歷著自我懷疑的狀態:如果沒有繼續成為粉絲眼中那個完美的人,是否還會有人留下來愛自己?
早年參賽的時候,她也曾在採訪里說過:如果我失敗了,一定是我不夠努力。
為此,她一直不斷地追求觀眾眼中完美的自我形象。
被記者拍到有小肚腩,她就保持多年只吃清水蔬菜的飲食習慣,在外用餐也會用餐巾紙吸掉食物裡面的油。
有人質疑她跳舞僵硬,表情包頻出,她就逼著自己每天練舞6小時,先後練成了芭蕾舞、鋼管舞和體操。為了拍攝MV,她親身上陣,每天轉上千圈,堅持數月,把腳趾頭磨破也不停下。
這種殘酷的「應該自我」的誕生,就是在根據別人眼中「值得喜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她不知道如何才能夠自發地愛自己,所以選擇扮演一個別人會喜愛的模樣,以此來確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我真的不夠好,所以不配得到愛;
只有我做成了,我才值得被確認。
驅動她發展的動力,來自外界的喜好標準,
卻也源自於對自身的厭惡和攻擊。
越不能接納自我,就越努力改造自己。
只是,這種動力不僅難以持續,反而會因過多貶低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使得自己內心耗竭。
04
做足夠好的自己
那麼,該如何協調「應該自我」和「現實自我」這對衝突呢?
我覺得有句話說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並不是放棄那些高尚的目標,甘於平庸;
而是,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舒服的狀態——我將它定義為「足夠好的自己」。
有追求,那很好;
如果累了,就先休息一下,不要急。
因為對於人生意義的判斷,除了0分和100分,中間還有很多分數。
要想成為「足夠好的自己」,要先考慮如何將兩種自我放到同樣的位置對待。
「應該自我」掌控的是「我需要做什麼」;
現實自我關注的是「我想要做什麼」。
兩者都給予你強大的動力,但只有這兩方都得到尊重,不互相打壓,那麼你身體的每一絲力量與意志都能為你的目標所用。
願你成為「足夠好的自己」,
有足夠的耐心,去做你需要做的事;
也有足夠的空間,去做你想要做的事。
作者 | 黎響;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看見心理】 。改變,從看見開始。這裡是看見心理,提供專業心理內容與服務,由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創立
作者 | 黎響
來源 | 看見心理(ID:kanjianxinli1)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關注公眾號「看見心理」,看懂自己。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