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疫情精準防控往實里走

2020-03-18     保山日報網

本報訊 「我的網格戶楊興會使用3個來自施甸縣酒房鄉的小工調製香料煙,我每天都要向村民小組報告他們的行蹤,再由村民小組長向社區領導彙報,如果他們要返鄉按規定到社區衛生室體檢開具健康證明,按規定做好防疫工作人人有責,馬虎不得。」近日,記者在龍陵縣碧寨鄉採訪時,梨樹坪社區疫情群防群控網格長曾貴祥對記者說。

梨樹坪社區有546戶村民,按3戶至5戶一網格劃分為129個群防群控網格(小組)。截至2月25日,全縣71510戶城鄉居民按以近鄰的3戶至6戶家庭為單元(單位、企業、個體戶)、外來人員納入疫情群防群控網格化管理,劃分了14830個網格(聯防小組),配備了網格長(小組長),實現了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構築起疫情精準防控的銅牆鐵壁。全縣設置的健康監測點除幾個關鍵點外,已全部撤離,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

該縣在抗疫阻擊戰中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以鄉鎮為作戰單位,健全完善網格化、精細化防控管理機制,發揮村(居)民自治優勢,在所有村(社區)建立家庭「聯防、聯排、聯控、聯保」工作機制,把黨組織延伸到聯防小組,以網格化管理方式對村組和城鎮小區實行精準防控管理,實現了組織領導全覆蓋、城鄉「一面牆」全覆蓋、村組「一道網」全覆蓋、居民(戶)「一個格」全覆蓋,形成了「鄰里互助、網格支撐、政府監管」縣、鄉、村、組、戶「五級」聯動,線上線下同步、群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全天候防控網絡,打通了基層精準防控「最後一公里」。

龍陵縣規定:聯防小組在鄉村兩級的督促指導下開展工作,是村民自治下的一種社會治理方式,每個聯防小組明確一名小組長(網格長),不定期對聯防戶情況進行了解掌握,宣傳黨和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疫情信息、防控知識等,及時向村(社區)「兩委」報告疫情防控情況;聯防小組長由村(社區)「兩委」指定為人公道正派、有責任心、敢擔當的黨員或群眾擔任,其運行方式為,通過村幹部掛片負責、建立微信群、不定期走訪等方式開展工作,做到村(社區)幹部與聯防小組長同頻共振,與群眾齊聲共鳴,與防控網絡並駕齊驅。同時,把聯防聯控工作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村規民約來約束群眾增強執行力,提高聯防聯控的工作效益。

鎮安鎮鎮北社區黨總支書記趙華彩介紹,全社區727戶村民建立了147個聯防(網格)小組,指定了小組長,把聯防聯控工作寫進了村規民約,撤去了社區內的13個健康監測點,147個小組長會同社區幹部、縣鄉駐村幹部戰鬥在防疫阻擊戰第一線,進寨入戶檢查落實防疫工作,把疫情防控重點轉移到以網格戶為主的精準防控上,防疫生產兩手抓,春耕備耕生產搞得扎紮實實。(雷 華)

責編:蔣建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Tbr-3ABnkjnB-0z6S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