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農藥「雙減」 畝產增加上百斤:內江走出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新路

2020-04-20     微內江

普通油菜品種,採用傳統耕種方式,平均畝產油菜籽約150公斤。而在位於東興區石子鎮谷嘴村的農業農村部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四川省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推廣應用科研示範基地,經測算平均畝產可達201.8公斤。不僅如此,基地採用市農科院選育的優質油菜新品種「冠君油」,通過高密度種植和全機械化生產技術,實現了化肥農藥「雙減」綠色高效化生產。


示範基地

這意味著,內江探索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新技術又邁上了新台階。未來,隨著示範片面積不斷拓展,還將為內江農業高質量發展、我省奮力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貢獻力量。


抽樣測算


平均畝產油菜籽增加50公斤


4月19日,穀雨時節。經過一個春天孕育的果實,開始迎來收穫期。在東興區石子鎮谷嘴村,大片大片的油菜,掛著沉甸甸的果實,簇擁在田間,等著農人收割。


「等天氣好轉,就可以收菜籽了。」雖然還沒有收穫,但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洪兵已在憧憬著豐收圖景。


油菜豐收

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8年,目前共有土地1000多畝,主要種植油菜和水稻。十多年來,洪兵種過很多品種的油菜,依靠傳統播種、收穫方式,畝產油菜籽約150公斤。與此同時,傳統耕種方式要使用除草劑、復合肥,容易造成土地污染。


2019年,市農科院與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合作,引種市農科院選育的優質油菜新品種「冠君油」,打造四川省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推廣應用科研示範基地。示範基地面積205.3畝,選用「冠君油」品種,示範推廣免耕稻草還田、化肥農藥「雙減」、全程機械化生產、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等技術。


這個春天,基地的油菜即將迎來首個豐收季。看著綴滿果實的油菜在風中搖曳著笨重的枝丫,洪兵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前兩次倒春寒,刮大風,周邊油菜大片大片的倒下,我們的油菜還堅挺著,我對今年豐產充滿信心。」


洪兵的信心,還來自專家的現場測產和肯定。


專家們在示範基地合影

當天,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有關專家來到谷嘴村,對基地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示範和新品種「冠君油」高產示範項目做現場考察和測產驗收。省、市兩級農業科技專家以及西南大學教授齊聚內江,深入油菜田裡,隨機選取有代表性田塊3點抽樣(每點1平方米),現場測產。


經過測算,每平方米角果數4393個,每果粒數19.4粒,千粒重4.17克,平均畝產油菜籽201.8公斤,比普通油菜品種畝產多50餘公斤。


現場測產

「一般油菜直播密度約1萬株/畝左右,我們平均種植密度1.5-2.4萬株/畝,最高比普通品種密1倍多。」市農科院油菜所所長王仕林說,「冠君油」具有抗倒性強、結實率高的特性,加上高密度種植控草,稻草還田改善土壤條件,以及機械化生產技術的運用,減少了復合肥和除草劑的使用,在降低種植成本的同時,實現提質增效。


在國家油菜產業體系長江上游抗病育種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四川省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推廣應用項目技術首席科學家、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李浩傑看來,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得益於油菜品種優,以及全程綠色生產技術的運用,「從現場考察和測產驗收情況來看,目前的試驗效果很好,超出了預期!」


計算每角粒數

市農科院探索的新品種、新技術以及「科研+推廣+新型主體」示範推廣模式,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肯定。


加大推廣


未來示範片將擴至萬畝


據了解,市農科院與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打造的四川省油菜綠色高效生產推廣應用科研示範基地,是2019年農業農村部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也是我省探索油菜產業提質增效重要科研項目。項目核心基地1100畝,分布於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鎮和資陽市安岳縣元壩鎮,未來將輻射帶動區域示範片面積1萬畝以上。


現場抽樣


李浩傑表示,四川作為農業大省,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但生產效益相對不高。為此,我省大力選育、推廣優質油菜品種,探索綠色高效生產模式,努力實現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值。上述項目由全省十家科研單位、20個生產縣協同推廣,內江基地是其中之一。


立足市場導向,近5年來,市農科院精心選育優質或專用型油菜新品種5個,其中「恆禾油998」「冠君油」「恆禾油001」推廣種植面積近200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超1.5億元,並呈上升趨勢。


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黃躍成表示,未來,內江將與周邊區域農技推广部門深度合作,擇優選建示範基地,為我省油菜生產提質增效、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加快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L5vm3EBrZ4kL1ViUN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