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根林是三家浜社區第二網格的樓道長,今年66歲。他一張國字臉,面色呈健康的古銅色;身高174厘米,身形壯實;說話中氣足,語調平緩;平時習慣戴一頂鴨舌帽,騎一輛電動車在社區里來去。看上去,他就像身邊很多這個歲數的人一樣,但他一說話,眼中立即泛出神采來,說話也條理清晰,看得出這是一位「老牌」村幹部。
三家浜社區第二網格包含19棟到39棟共150多戶人家,跟原來一個村差不多。符根林說,拆遷前,他就是村裡的生產隊長,當了十多年。「從鄉下到這裡,環境不一樣了,工作方法也兩樣了!」符根林說,以前種田,看見人家給田裡灌水,道閘修得矮了,就幫忙堆堆高,水就上去了。現在都是各家各戶過日子,他們推選自己來當樓道長,一干就乾了8年,有遇到個別人家屋裡的事,也有大家的事。從管田地到管社區,有不一樣,也有一樣的,就是凡事都要講個「理」。
怎麼說理呢?符根林舉例,以前家裡有十畝地,一年收入有多少?現在呢,一邊拿著養老金,一邊還去打工,收入又有多少?政府還把社會保障都買好了,日子是不是比以前要好?比比看就知道了。
過好日子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樓道長是居民和政府間的「傳聲筒」。網格里的居民有什麼想法、建議,見到符根林,先笑笑,說話間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另外,每個樓道口都貼著他的電話,有急事打個電話就能找到他。他說:「意見建議,要分析說得對不對。講得對,那我去社區里說。那些沒道理、撒氣的話,聽聽就算了,自己心態要好。」社區里的工作安排,他作為樓道長,也要及時告知網格居民,社區小喇叭就是他的小助手。比如最近社區要開展衛生大整治,他就在小喇叭里提前錄好音,在社區里轉悠的時候適時播放一下。
當上樓道長,爬樓是少不了的。哪家房子水管堵了、牆面維修了、誰家的狗擾民了,總少不了要登門。認識的人還好,不認識的人怎麼敲門?符根林說:「你多干實事,大家就會信你。」
其實,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實事,樁樁件件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符根林隨口說了幾條:居民反映七大公路上汽車聲音太大,政府很快就修好了隔音欄;居民反映從A區到B區的老年人活動室,路上要過一個紅綠燈,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很快,A區也建了一個老年人活動室;孤寡老人臥病不起,現在也定期有人上門幫擦身體;最近小區圍牆建好了,治安攝像頭也裝好了,小區治安越來越好……「我們社區越來越好,有的方面比城市社區還要好,這些變化都是看得到的,老百姓心裡也都有數。」符根林說。
多弘揚正能量,也要反映反映問題需求。現在,符根林最上心的是小區停車問題。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有的人家裡還有兩台,車位就緊張起來了。「有的人把汽車停在消防通道里,如果發生火災,消防車都開不進去。還有人家把自己家的大貨車開到小區里,占車位不說,大貨車也不安全。我要去社區里反映反映,看怎麼管一管。」
符根林每天在網格里轉悠,看到什麼問題,能隨手處理掉,就不吝惜力氣、不講報酬。社區工作人員說,有一次他發現有一個窨井蓋壞了,位置剛好是在一個出入口,符根林自己默默弄了水泥修好了。前兩年不斷爆出有人跌倒沒人敢扶的新聞,符根林說:「這有什麼不敢扶的,我就扶過好幾個。」符根林立身正,工作有正氣,為人正派,家風也正。他多次獲評先進個人,他家也被授予「五好家庭」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