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起,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和伊朗的協助下,向伊德利仆省及其周邊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兵力部署。與此同時,俄敘聯軍持續空襲盤踞在伊德利仆省的反對派武裝。這些行動被外界解讀為,一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已經奏響。然而,時間已經過去這麼就,伊德利仆大戰並沒有打起來。據悉,敘利亞軍方已經宣布在伊德利仆實施停火。那麼,這場已然拉開的大戰為何會偃旗息鼓?
俄敘聯軍通過8年的戰爭,已經收復了敘利亞90%的國土面積。在伊德利仆問題上,起初俄敘兩國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堅決收復,不惜動武。但是,由於伊德利仆是反對派武裝在敘控制的最後一個身份,喪失伊德利仆,就意味著他們在敘利亞難有立足之地。困獸猶鬥的武裝分子,勢必拚死頑抗。若敘政府軍強攻伊德利仆,極有可能會傷亡慘重,令戰事陷入膠著。反之,若積極勸降溫和反對派武裝,部分反對派武裝可能向敘軍投降,這將分化敘反對派武裝的力量。相比速攻,圍而不打,談判解決伊德利仆問題,更能形成有利於政府軍的局面,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敘利亞戰場,主要有三方勢力:庫爾德武裝和背後的大哥是美歐國家;敘政府軍,支持者是俄羅斯和伊朗;各路反對派拼湊的敘利亞自由軍,背後的支持者是土耳其。在這三方勢力的較量中,敘政府軍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巨大優勢,巴沙爾政權越發穩固,極端武裝和反對派武裝很難再掀起大浪。若強攻伊德利仆,不僅會加大土敘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還會讓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趁機做大做強。大家都知道,解決庫爾德武裝也是土耳其既定的戰略目標,而支持伊德利仆省內的敘自由軍,只是絞殺庫爾德武裝,並達到目標的關鍵一步。因此,對於俄敘聯軍來說,放棄進攻伊德利仆,並加強與土耳其方面的合作,無疑將對第三方形成極大的戰略優勢。
目前,美國在敘利亞已無「翻盤」的可能,其對推翻巴沙爾政權已經不抱希望。為此,特朗普不停的對外宣布,美軍即將撤離敘利亞。不過,特朗普的「撤軍」態度在歐洲盟友中引發恐慌。2015年難民危機爆發後,上百萬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這期間,恐怖襲擊事件頻發。英法兩國多次公開提議敘利亞危機當務之急是徹底消滅「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以免恐怖組織死灰復燃。然而,英法在敘利亞的駐軍不多,僅憑自身力量難以實現上述訴求,搭乘駐敘美軍的「便車」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美國還是打算從敘利亞撤軍,從而集中力量對付伊朗。
的確,美國正在加強了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部署。美國還在試圖說服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盟友,在荷姆茲海峽參與美軍護航行動,但除英國派出軍艦參與美軍行動外,德國和日本已經明確表示拒絕。現在法國和澳大利亞並未給出正式答覆。據法國媒體報道稱,儘管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並沒有前往熱點的波斯灣地區,但在敘利亞海岸領導著北約聯軍進行海上巡邏。有消息稱,中東戰事剛剛平息,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群就突然發動了攻擊,其艦上搭載的艦載機對敘利亞境內目標展開空襲。不過,法國並沒有透露具體炸毀了哪些敘利亞軍事目標。
綜合媒體分析,美國當前加大了在波斯灣的軍事部署,並減少了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而此時,法國海軍出動航母戰鬥群,顯然有接盤美國在敘軍事行動的考量。俄羅斯專家認為,法國突然加強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將為美軍從敘利亞抽身創造必要條件。而隨著美國減少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其將會集中主要力量對付德黑蘭。可以說,在當前美伊軍事對抗持續升溫的敏感時期,法國空襲敘利亞,也有敲山震虎之意。因此,俄羅斯提醒伊朗要倍加小心,並加強防範,以免遭到美國及其盟友的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