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洗熱水澡是非常愜意的,舒暖身心又放鬆。
但在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冬季,洗澡也講究,不然很容易生病哦~
易有的洗澡誤區
不少人認為冬季天氣冷,水溫高點、時間長點更暖身,若是緊閉浴室的門窗更暖和,頻繁搓泥對皮膚好……這些洗澡誤區你中了幾個?
- 誤區一:水溫過高
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近,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表層的皮脂,加劇皮膚乾燥程度;此時全身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湧入外周血管,導致心腦血回流較少,增加心臟負擔,易誘發意外。
建議:將水溫控制40℃左右,再根據情況酌情調整。
- 誤區二:洗澡時間過長、緊閉門窗
長時間的熱水淋浴或泡澡都會刺激皮膚,如果怕冷再緊閉浴室的門窗,更不利於健康。
畢竟洗澡是一件耗費體力的事情,長時間處於高濕度、高溫、相對密閉的環境,極易引起身體缺氧、供血不足等意外。
如果在相對封閉環境使用燃氣熱水器不當,還會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因此為了健康著想,洗澡時間不要過長,同時浴室留通風口。
建議:洗澡時間控制20分鐘內,老年人最好帶板凳洗澡同時注意防滑。
- 誤區三:洗澡順序不當
體溫在洗澡時突然升高使血壓波動增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堵塞血管或致使腦血管破裂,從而誘發腦卒中意外。
因此洗澡要注重順序,讓人體調節系統有個適應過程。先沖洗腳部,待腳部暖和再洗臉、沖洗軀幹,最後頭部。
建議:可善用取暖設施,如提前5—10分鐘打開花灑,或是暖氣、電暖爐等暖和浴室,適應後再洗澡。
洗澡前、後喝一杯水及時補充身體水分,以免脫水。
- 誤區四:身癢就該多洗澡
每次抖動衣服都能觀賞雪花飛舞的樣子,煩惱脫落的皮屑,還忍住抓撓幾下。
冬季洗澡太勤、在強清潔力度洗浴用品的加持下,皮膚干癢起皮更明顯,所以儘量選擇溫和的洗浴用品,少搓泥,浴後塗抹身體乳注重保濕。
建議:乾燥寒冷地區老年人5—7天/次,年輕人3—5天/次,但皮膚乾燥和特應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疾病患者一周一次為宜,且浴後塗抹身體乳等保濕產品。
這種情況不應洗澡
洗澡時間可視情況而定,但洗澡前有這些狀態,千萬不要洗澡。
1、飽食(半小時內)或飢餓狀態
飽食半小時內洗澡會影響消化,造成消化不良;飢餓時血糖水平較低,洗澡易引發暈厥。
若空腹時間不長,且洗澡時間不長,注意點是沒問題的。
2、劇烈運動後
劇烈運動後血液循環正活躍,此刻洗澡會加重心臟和血管負擔,導致供血不足或暈厥。
建議勞累運動後或是運動後,休息半小時以上調整好狀態再洗澡。
3、飲酒後
飲酒後酒精會抑制肝臟活動,影響糖原釋放,此時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極易引發低血糖,導致暈倒甚至休克。
少量飲酒需休息20分鐘左右洗澡,大量飲酒至少需休息1小時以上,待酒醒後再洗澡。
4、血壓過低時
血壓過低時洗澡易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虛脫。
多衝洗、按揉3穴位
洗澡時不妨多搓洗這幾個穴位,保健又安心,空閒時也可多按揉。
1、腋窩:極泉穴
腋下最易產生臭味、藏匿病菌、易被忽略的部位之一。
但腋窩頂端有歸心經的極泉穴,洗澡時適度搓洗可疏泄心火,調理睡眠,減輕心悸、胸悶等症狀。
2、肘窩:曲池穴
肘窩是心經、心包經、肺經通行部位,外側有曲池穴,搓洗曲池穴可疏經絡、通氣血,保養心肺健康。
3、膝窩:委中穴
膝窩牽連著大部分腿部肌肉,也是腿上最易藏垢的地方。
委中穴位於膝窩的中心處,有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能益腎固陽、化濕利尿。
常沖洗膝窩還可緩解腿部疲勞,預防靜脈曲張,減輕關節疼痛。
洗澡的講究你學會了嗎?洗澡前後記得補充水分,自行掌控洗澡時間,切記中老年人要做好防滑措施。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33D_G4BMH2_cNUgCZ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