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好,不合平仄是不是好詩?

2019-07-16   梧桐樹邊羽


詩是韻文。

也就是說,詩歌是要合韻律的。這個韻律,並不是指平仄格律,而是指正常說話的語調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韻律是在發音清朗,有規則押韻的情況下,總結出來的規律。

我們平時說話有人考慮是否合律?並沒有。但是我們平時說話能不能說出有意境,有內涵的內容?是可以的。

所以,除了少數音律完美,能超越感官帶你入境的作品,一般說來,意境和平仄並沒有什麼關係。

平仄是在韻律之上,是四聲韻的簡化版本,最開始的目的是為的是讓唐朝詩人更快地避免創作格律詩的語病。宮廷詩人藉助平仄對字的聲調進行劃分並總結出格律詩的四種基本平仄關係。我們如果學習寫近體詩,只要學會平仄關係,也就是掌握平仄格律,就很快上手,在合規的前提下再在詩意上求新求變,寫出具有個人風格,反應時代特色的作品來。


平仄近體格律詩才需要嚴格遵守平仄,古體詩,自由詩,現代詩跟平仄也有關係,但是是暗藏的,不要求遵守規則的。

寫詩的動機是有感情需要抒發,寫詩的目的是有志向需要表達。至於是用散文還是詩歌,是用不論平仄的古體詩,還是平仄嚴密的近體詩,都是隨創作者意願和才能而定的。

兜兜轉轉說一大圈,其實就是一個道理,寫詩者要懂平仄格律,但是不要困於平仄格律。我們寫詩或者創造任何作品,最重要的是自身表達,雖然得到其他人的認同非常重要,但是那是在表達自身內心的基礎上尋求認同,而不是尋求認同,獲得利益。這是出發心的不同,是「工」和「匠」的區別。

特別是寫詩。寫作抄襲流行文風,向雞湯文低頭,畫畫模仿大畫家特色,臨摹作假,至少還有巨大的利益在前面做藉口。可以說是要先解決溫飽,再追求精神。

寫詩是解決不了溫飽的,杜甫都把兒子餓死了。所以寫詩的人用不著那麼去曲線救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吧,除非你是想進那些只認平仄格律的詩歌協會,混個毫無用處的聲名。

順便說一下,本人問答基本上是解決詩歌平仄問題,不代表我是平仄派,是我認同平仄的作用,但也並不是我今天回答這個問題說到一些看法,就代表我是非平仄派。

我懂平仄格律,有人問我就答,寫詩的時候能合就合,不合就算了,哪怕沒什麼意境。

別把平仄看得很難,也別把意境看得那麼高深,更不要詩詞看成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也許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就不會有題主這種困惑了吧。

不合平仄的詩也是詩,意境好自然就是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