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理戰「疫」】國際戰「疫」比較出中國制度優勢和大國擔當

2020-04-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的總體形勢積極向好,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入「後疫情」階段,這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也正是在這種「比較優勢」中,中國的大國擔當得以彰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比較優勢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2019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和「政治宣言書」,主要議題是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疫情是無情的、也是無國界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我們國家臨危不亂,充分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是在「比較」的視野中,中國「制度的比較優勢」始終彰顯。當前,我國疫情防控的總體形勢已經積極向好,各地逐漸復工復產,社會秩序也在逐步恢復。反觀國外,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攀升,西方國家面對此次疫情大考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國家甚至採取了「放任自流」態度。正是在這種「比較」的視野中,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國制度體系已經充分顯示出了鮮明的比較優勢轉化為顯著的制度績效。



  這種比較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制度本身的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一個嚴密的科學制度體系,在其中起支撐作用的正是我們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尤其是黨的領導制度,它是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保證,面臨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與很多西方國家的遲鈍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二,制度的執行力。制度體系的科學性是一個重要方面,但其科學性要真正實現需要相應的執行力,這種執行力也是把制度體系轉化為制度效能的關鍵一環,我們也看到,面對此次疫情大考,我們的執行力是十分強大的,這種執行力體現在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抗疫前期,黨中央統一部署,各地各部門黨員幹部全力奮戰、精準施策;三軍將士火速出擊馳援武漢戰場;4萬多名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大批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主動擔當、無私奉獻;全國人民宅家抗疫。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黨中央果斷決策,全國各地一呼百應有序復工復產。這些與某些西方國家的「群體免疫」策略形成了鮮明對比。正是在這種比較視野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比較優勢為此次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彰顯中國責任擔當

  此次疫情的暴發極其突然。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最初的認識不夠,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但是,黨和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採取有效隔離辦法,在第一時間修建了大量救治患者的醫院。我們也在不斷探尋各種有效的診療方案,這其中就包括最初對於病毒毒株的有效分離等以及中醫藥治療的有效介入,同時,我們實現了這些關鍵信息的及時共享,雖然付出的代價非常大,但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疫情無國界,尤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已經積極向好,另一方面,西方許多國家的疫情卻呈現出暴發態勢。此時,中國政府並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積極推動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這一點正是我國大國擔當的深刻體現。

  其一,技術優勢的國際交流。中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包括各種診療方案等相應的技術優勢。中國是通過慘重代價才積累起這些優勢的,但我們並沒有獨享以自保,而是進行廣泛的國際信息共享,其中包括病毒毒株分離技術、病毒檢測手段、醫療診斷方案等。

  其二,物質優勢的國際交流。在疫情暴發之初,我國各種醫療物品短缺,但我們充分調動了各方資源,在較短時間內彌補了醫用物資的巨大缺口。反觀一些西方國家,並沒有為此做好準備。在此過程中,我國還及時為一些西方國家捐助大量醫療物資,這是我國大國擔當的重要體現。

  其三,治理經驗的國際交流。我們看到,中國面對此次疫情所積累起來的技術優勢和物資優勢,歸根結底取決於我們國家的制度優勢,沒有制度優勢作為保證,其他優勢也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譬如武漢「封城」、全民居家抗疫等措施的有效實行,歸根到底都是由我們國家的制度優勢所決定。我們也看到,這些積累的治理經驗,在很多西方國家正在付諸實施和借鑑,體現了我國擔當的大國示範效應。

  國際戰「疫」徹底勝利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隨著疫情態勢的逐步轉變,唯有加強國際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此次疫情已經不是某個國家的戰「疫」,而是世界各國的國際戰「疫」。2月13日晚,習近平總書記應約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通電話時指出:「我們將繼續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戰勝疫情。」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融為一體,同呼吸、共命運,這種「命運的共同體」的實踐效果在國際戰「疫」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以前我們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是從經濟共同體、生態共同體、政治共同體等不同的維度來展開,而此次疫情防控增加了「命運共同體」實踐的新維度,它深刻體現了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安全的「命運」同樣息息相關。

  自疫情暴發以來,為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親自部署、親自指揮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圍繞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進行了頻繁的外事活動,以中國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當我們確認了打贏這場國際戰「疫」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時,還必須進一步思考,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方面,中國還更大的實際作為空間。

  其一,貢獻中國力量。前文已經談到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並形成了相應的比較優勢,因此要真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就必須貢獻中國力量,這種力量既包括我們的技術優勢和物質優勢,也包括我們優越制度下的抗疫治理經驗,這些優勢是中國力量的重要標誌。

  其二,貢獻中國精神。除了「看得見」的技術優勢、物質優勢和治理經驗之外,通過此次疫情大考,我們「看不見」的「精神優勢」也得到了彰顯:廣大黨員敢於衝鋒的奮進精神、廣大醫護人員逆流而行的犧牲精神、廣大志願者們甘願付出的綠葉精神等,這些精神都是中國精神的現實表征,正是這些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譜寫出了史詩般的英雄讚歌。疫情無情,人有情,中國人民的抗疫精神為激勵世界抗疫取得重要進展做出了真摯的貢獻。

  其三,貢獻中國速度。新冠肺炎疫情擴散速度極快,若不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結果將不可預料。中國在處理這次疫情中所展示出來的中國速度:多所醫院的迅速拔地而起、全國醫療隊火速增援等,都是中國抗疫實踐經驗給予世界的重大現實啟示,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國際榜樣的力量。

  由此可見,面對此次疫情大考,只有加強國際合作,在國際社會中切實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守望相助才能真實的價值和實踐效果,人類維護和建設美好家園,才不是一句空話!

  (作者單位: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弦 吳姍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zMGd3EBfwtFQPkdcFdF.html